七步阁 > 玄幻奇幻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第148章:西洋人的“修仙路”(1)

第148章:西洋人的“修仙路”(1)

回讲到众人听罢三个西洋人描述后大为震惊,想不到西方恶魔为了对抗帝,也不惜修炼“仙术”。

其实,太乙金华宗旨中所附的“化身五五图”,和与其合刊的慧命经所附的“化身图”给了心理学家荣格特别的启示。因为这两幅图所显示的形象表明“金丹”已经炼成,也就是说修炼者已成功“炼气化神”。

如果“炼丹者”即“炼气士”已经获得了永久不坏的“金刚体”,那么,其意念能够出神入化,且随心所欲地化成无数的身外之身,也就是通过外放“神识”来观察。所谓“分念成形窥色相,共显灵迹化虚无”即此之意。

荣格极其敏锐地把这种“玄门道教”信仰和“精神分裂症”所产生的“幻念”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意识分裂”,即范围狭窄但界限分明的个体意识和无限广阔的集体无意识遭遇时,集体无意识对意识发生分裂。

只不过,这种分裂在东、西方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后果。对于理性过剩的西方头脑,认为这种分裂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病症而对于崇尚直觉和领悟的东方头脑,认为这种分裂则使精神升到更高的层次。

因此,在荣格看来,倘若普通中国人能通过这种“精神分裂”来产生的“身外之身”,不是空虚的色相,那就与“精神分裂症”所产生的“种种幻觉”毫无二致。这说明中国人的“神性”一直受各方势力有意隐藏和压制。

但中国的道教祖师分明地告诉人们,“在神火中获得的外形,是空虚的颜色和体相,而人性的光芒反过来照射,从而恢复了原始的真性。”这就成功避免了修炼者的人格分裂风险,而使心灵获得了升华有神性。

这种精彩的“心理学分析”,竟恰当地道出了“玄门道教”中依靠“内丹术”来“炼魂制魄”和“变识神为元神”的“心理学”含义,从某个未知角度证明了“意识决定物质”,也就是唯心主义的“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既然“魄”和“识神”都是种种欲望、意愿的主使,那么,“消阴灭魄”就是要从世俗的种种负累中解脱出来,这就是“修真”的体现,比如道士进山修炼,和尚出家修行,苦行僧远离红尘,基督徒虔诚祷告等等。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学立场,荣格说这部道教著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无意识的理解,使我们普通人能从各种“欲望”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也就是说,一切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利欲望,最后会无意义。

按照他的理解,这部书教导人们如何把“意念”集中在最深层的“光”中,以便摆脱所有外部和内部的纠缠,把“生命意志”导向一个没有具体内容但又允许所有内容存在的“意识”中,就是打坐炼气时要静心凝神。

这正是这部典籍中所谓“凝神祖窍,系念缘中,而后了却尘缘”的意思。只不过,西洋人荣格坚持用现代心理学概念来解释这些神秘的东方宗教观念,并使这种古老的东方信仰完全心理学化,大有利于普及。

那些致力于“修仙得道”和“长生不死”的西洋人,得到了太乙金华宗旨的功法内容:第一章:“天心”

吕祖曰:“自然曰道,道名无相,一性而已,一原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

太见化,东华传递某,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谓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日,滥泛极矣,凌替极矣!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根,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

我今叨为度师,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太乙者,无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

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位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注,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

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也,尺宅面也,面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或曰黄庭,或曰玄关,或曰先天之窍。盖天心犹如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

故一回光,周身之炁皆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妙谛。

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是也。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

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久之,自然身外有身。

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这说明凡人想要成为“炼气士”,除了“悟性”与“灵根”,就靠“机缘”。

第二章:“元神”,“识神”。吕祖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

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

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便大不自在,至闻惊而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问天心不能动乎?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

到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通灵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下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暗弱,便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

今凝守元宫如英明之主在,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雄,无不倒戈乞命矣。”这说明想在“炼气化神”有所成就,必须时刻紧守心神,将自己的“精神力”反复锤炼才行。

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为无之诀!精水云何?乃先天真一之气,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凡人以意生身,身不止七尺者为身也。

盖身中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知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这说明“魂”与“魄”对立统一,在凝聚成“神魂小人”时,需彼此融合转化才行。

惟有魂,神之所藏也,魂,昼寓于目夜舍于肝,寓目而视,舍肝而梦,梦者神游也,九天九地,刹那历遍。觉则冥冥焉,渊渊焉,拘于形也,即拘于魄也。这说明“做梦”其实是“灵魂”离体或意识游荡之故。

故回光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虽无返乾之功,止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结,而圣胎可结矣。

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得不生身乎?这说明将神识或意念锤炼到一定程度,便能将自己的神魂小人变得越发凝实,精神力大增。

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炁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死后享血食,活则大苦,阴返阴也,物以类聚也。学人炼尽阴魄,即为纯阳也。”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