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宋:少年雄主 > 第13章 帝王之术

谁让宋朝从建国起,就没有搞过反腐败。

只要没有监督和惩罚,必然的结果就是无官不贪。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赵煦只想凑齐国库所需,不想杀光所有的官员。

否则,谁给自己做事?

举朝官员看到皇帝及时喊停,一个个心里暗自喊侥幸。

反贪风暴是被叫停了,但是规矩还是要的并且是非常强硬的。

赵煦宣布,从今日起哪个敢顶风作案去贪污,罪加一等。

甚至灭族这样从未有过的刑法,都提了出来。

有宋以来,灭族宋从未有过的

哪怕是谋逆,也只是最多把犯罪的官员一个人砍头,亲属流放。

从幸相司马光起到金銮殿里面的五品六品员都心惊肉跳

严刑峻法之下,

也再也回不去以前那种宽松的氛围了。

要是细细追究起来,就连司马光都没有那么干净。

按照大宋律法,接受门生故友馈赠超过一干贯也属于贪污。

只是大宋律法对贪污腐败没有真正实行过,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而真正的清官也是有的,文彦博和王安石就是。

他们内心里击节赞叹皇帝的英明,朝廷早该如此了。

轰轰烈烈的反贪风暴持续了七天就彻底改变了朝廷的官风。

官员们都对赵煦敬畏有加,

新皇帝的霹雳手段让他们见识了什么是帝王之威。

十八个人头落地时,整个京城都震动了血腥味下。

市井小民都知道变天了,当今天子是个狠角色。

很多的升斗小民觉得皇此举大快人心,

还凑钱买了鞭炮庆祝此事,一些平时被官吏欺压的小商人也加入其中。

而惶惶不可终日的是那些官员。

从今以后做官不再没有风险,闸刀已经落下,下一个就有可能是你。

官不聊生,民就安逸。

官员安逸了,就民不聊生。

——

福宁宫。

赵煦埋头审阅着奏折。

这些奏折都是经过政事堂筛选过得的,选最重要的送来。

政事堂,相当于内阁。

赵煦下旨政事堂每天送奏折过来,但是小事不管,只管军政大事。

抓大放小,举重若轻,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不是懒政。

而是一种帝王治国的气度。

要是事事躬亲,哪有时间做别的。

帝王,还要拿出大把的时间去享受。

抓贪官,填国库,清除皇亲国戚里面的蛀虫,一举多得。

既丰盈了国库,又树立了帝威。

震慑百官,信服百姓。

御史中丞蔡确奏罢免工部尚书章淳官位。

工部此次是反贪的重点打击之地,查出来的贪官达到十一个,占据一半。

赵煦大笔一挥:“准奏,贬官章淳宿州以观后效。”

工部尚书是个很关键的官位,就是没有这次反贪风暴,赵煦也会拿下章淳。

要变法,要改革,工部是首当其冲。

户部管理的是钱从哪里来,工部是钱到哪里去。

而工部的人基本把钱都偷偷的揣在自己荷包里。

对于奏事弹劾之人,御史台的长官蔡确,赵煦心里清楚,这也是一个贪官。

不过贪念不是很夸张,也算是一个干吏。

很多贪官并非庸官,而很多清官却是庸官。

要变法图强,必须既要用清官来教化百姓。

同时也要用贪官中的干吏,来为变法冲锋陷阵。

帝王术,核心就是平衡。

——

此时的福宁宫。

赵煦已经处理好一些奏折

正在接见文彦博和苏轼。

这两位在文坛里的地位举足轻重。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亲自陪同而来。

“微臣苏轼参见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苏轼躬身一拜。。

看去苏轼有点紧张,本来他也是一个贬官。

“苏轼,起来吧。”

赵煦沉声道。

“谢陛下!臣……!”苏轼语气激动,诗人容易动感情。

一路,苏轼在驿站里听到的都是新皇帝的英明神武。

软禁太皇太后,掌控至高无的皇权,发起反贪风暴……

这些事小皇帝几乎是一气呵成,政治手腕非常娴熟,

强势!霸气!

还不失老练。

“朕此次召你们师生两个进京,并不是为了讨论诗词歌赋,”

“眼下春闱将至,三年一次的科举即将来临,朕要你们留在翰林院来给乡试命题。”

“陛下,乡试是各路州府自己命题的啊,那只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

文彦博躬身道。

“朕知道,各地州府出题良莠不齐,取仕质量每况愈下。”

“朕要的真正的人才,治国之才,而不是那些酸腐的儒仕。

赵煦扫视这四个文豪道。

王安石躬身赞同,拥护道:

“微臣深感陛下之英明,二程儒学、黄老之术学害人不浅!

致使举朝下靡靡之风盛行,而实干者寥寥无几。

而文彦博和司马光面面相觑,他们内心是不赞同皇帝这样说的。

但是他们一下子又不敢反驳,如果是仁宗,或者是英宗。

恐怕司马光的口水,都要飞溅到皇帝脸去了……

但是望着杀伐决断的赵煦,文彦博和司马光都一时语塞。

只是嗫嚅着,舔着干裂的嘴唇。

“王安石,此次科举乡试,你也一起参与命题。”

“朕要全国一统,减少一些儒学经典。”

增加一点国计民生,还有政辩的考试内容。

“微臣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安石喜不自胜,这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收获。

当今天子,实在是一个实干之人。

丝毫没有儒家学说,那种虚弱无力的一面。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