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穿越崇祯搞改革 > ——035章 瀛台觐见

瀛台,是在皇城西苑太液池南海之中的一个小岛,是西苑皇家园林中的避暑圣地。清末的慈禧太后,曾在这里软禁过光绪皇帝。

崇祯元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袁崇焕,在西厂太监的引领下,出阙右门,沿筒子河,过银作局、御用作,顺着金水河到南海瀛台,迎薰亭,觐见崇祯皇帝。

盛夏时分,皇家园林的风情更是大气怡人,比起历史的保和殿平台,多了份亲切温馨,少了份庄严肃穆……平台召对,就换成了瀛台觐见。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大明……

“臣,袁崇焕,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皇。”

三跪九叩,礼毕,袁崇焕抬头,只见御座十八岁的崇祯皇帝,一袭白衣短袖、蓝裤(类似后世的将军服),免冠,一头黑发随意扎着批在脑后。曾经的辽东督师、现今的内阁次辅孙承宗侧身立于下首……另一边,是一个中年的大太监。

崇祯,亦是满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明末时期颇具传奇色彩、让多少人议论叹息的悲剧人物……

四十多岁的袁崇焕(生于1584年,崇祯元年,虚岁四十五),黑而瘦,尽显长途跋涉之惫,目光如炬,智慧而不驭……

崇祯心道:袁蛮子啊,不管前生你有着多少的种种不是,而让后人诟病,但是,你的抗清是真的。纵观满朝文武,你的军事才能,在一刻还是没有人可以比拟……这一世的大明是由朕,这个开挂的穿越者来主导的,不一样的大明,也将由此走向鼎盛繁荣……

“袁爱卿,朕,自春天,清除魏忠贤逆党,稳定朝政之后,即诏你进京,欲咨辽东方略。今,特在御苑,有内阁辅孙承宗,司礼监曹化淳,尔可畅所欲言,以定国是。”

“来人,赐座,茶,骄阳似火,为袁大人宽去官袍。”

一身后世白色女兵军装军裙的崔莺莺、赵小兰、李春丽、孙妞四人,前设座,奉茶。

新时尚的打扮装束,惹得袁崇焕也是对四女腰间的武装带,闪烁着金光的铜质握把手铳,描了好几眼……

袁崇焕谢恩言:“臣,受陛下特眷顾,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崇祯皇帝曰:“若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

崇焕顿谢,即奏言:“五年内户部转军铜,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

崇祯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许你督辽西,人事、财物,统一事权。”

崇焕又言:“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

崇祯道:“朕,特赐你密折专奏之权,所有军中事,可直达朕听,俱折密奏,不必经通政司、内阁,亦不由司礼监批红,是内廷西厂代转,只有朕可以批阅,若何?来人,赐密码箱。”

崔莺莺抱一铁匣子,置于案几。

崇祯道:“此乃皇家内厂新产之密码箱,内外各有六个小轮,每个面有0至9十个阿拉伯数字,尔可在内密制六位数的密码,只告知与朕,他人在外面拨不对号码,除了破箱,就不能打开。若破箱,朕必追究责任。现再具体议议你的辽东之策。”

袁崇焕道:“一、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二、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三、拉拢蒙古引为外援;四、禁海。”

崇祯谕之曰:“现今国家赋税不足,入不敷出,朕之内帑已交于户部,皇家大内现在也是自力更生,开工厂、办实业,不再依靠赋税而运转。自万历年间至此,实为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南涝北旱,农业收成世界多国范围内减产,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朕今年亦不再加派辽饷和练饷,朝廷户部可优先支付辽西粮饷,但是不会很充足,因此,朕很欣赏你的第一条,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辽人失去故土,必有斗志,辽人也必可靠军屯,自给自足……也就是说,户部明年将不再向辽西输送粮食。……”

袁崇焕大惊,曰:“皇,辽西土地贫瘠,难以为继啊……”

崇祯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若是照本宣科,亘古不变的农业生产,自然不足。来人,烤红薯,煮玉米穗,土豆丝……让孙大人、袁大人品尝。”

崔莺莺、赵小兰、李春丽、孙妞四人,鱼贯而出,每人一个托盘:金灿灿、香喷喷的烤红薯,连秧带土的红薯,煮玉米穗,土豆丝,玉米粒,猪肉炖粉条……

崇祯道:“辽西之地,土地贫瘠,又干旱少雨,历年所种植的不过是高粱和粟米,产量极低且投工巨多。此为西洋番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土地贫瘠,岗坡、丘陵俱可种植,且极为耐旱,更是产量颇高,果、茎、叶俱可裹腹。这一个是马铃薯,也叫土豆,亦是高产农作物,亦粮亦菜,口感很好。此两种作物,淀粉含量极高,可以提炼做出粉条来。这个就是猪肉炖粉条,辽东人会喜欢吃的。此为玉米,亦是高产农作物的……皇家皇庄已经试种成功,明年可优先供应种苗在辽西推广,即可解决辽西粮食之不足。”

孙承宗亦是老怀大开,掰开一个烤红薯,柔软甜糯,正合心意……

袁崇焕则是每一样都品味一番,连连点头:“好吃,好吃……西洋番薯,西洋米,臣在广东,亦听说过,只是没有想到还有这般吃法……若是真的高产,辽西军民必可自给有余……”

崇祯道:“西洋人传来的好东西多了,有辣椒,可以佐食,还有番茄,也叫西红柿,营养丰富……朕的皇庄,还在招募农业技师,若是培养出来了杂交水稻,就可以一下子解决我华夏汉人千百年来的缺粮之苦啊……”

“卿主辽西之策,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那么五年复辽之说,就不是辽西关宁军之主责,卿只需整顿兵马,有一兵核一饷,兵不在多,贵在精。朕已经改制,锦衣卫专司军纪与情报,将全力配合你,务必断绝各镇军阀克扣粮饷,养家丁为私兵之陋习,违令者,杀。打造关宁军,训之敢于野战,坚守锦州、宁远为。”

“至于拉拢蒙古引为外援。朕将派遣皇家内厂人员主持,不必由卿来担责,我们将扩大与蒙古诸部的互市规模,大肆贩卖内厂所产的工业品,来换取蒙古人的马匹牲畜,为我所用。要知道,敌后之经济战,有很多的时候,会比正面拒敌,战场杀戳,更为有效……”

“至于,卿之禁海一策,朕不许,相反,还要大开海禁,与万国往来,贸易畅通,行收海关税,否则朝廷财政,只靠征收的一点点农业税,怎么能够富国强兵,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朕也特许你部,视情况而定,可与后金军私下交易,以弥补朝廷饷银之不足。大明什么都有,所产物品都比他们先进而便宜,和外国做生意是吃不了亏的,亏的是朝廷,因为有许多官员不想让朝廷户部征收商税……”

“朝廷工部军器局所产之新式铳炮,必优先供给你部,跑马射箭,要不了多久,就将成为历史……”

“毛文龙部,不受你辽西管辖,互不统辖,东江镇,将是朕开辟的第二个抗金战场……和你部辽西关宁军一样的是奇著,真正的正兵是朕,正在训练的皇家近卫军,全火器的近代化部队……五年内,我们不能复辽,那么就等十年……终有一天,必灭满清。”

“朕,还要在京师整肃京营,训练新军,成立新式军校,开办讲武堂,各地九边军队,轮番来京受训,朕要建设近代化、火器部队的国防军。待时机有变,即可直捣黄龙。”

孙承宗、袁崇焕都是经略过辽东事务之人,此刻俱唯唯诺诺,细心揣摩,万想不到,圣会对辽东局势分析的如此剔透,布局如此之深刻。

曹化淳则是奋笔疾书,唯恐漏下一字,此真乃匡扶山河社稷之策……

崇祯元年,七月二十四日,乾清门朝会,崇祯皇帝,御赐袁崇焕尚方剑,擢升为蓟辽总督,赴辽东宁远赴任。

袁崇焕啊,袁崇焕,你可知道,在后世许多专家学者的眼里,所谓的宁锦防线,就是鸡肋,劳师糜饷,养活了一大批的官僚集团……

粮饷,朕给你减了,复辽也不用你负责任,只要你练兵,只要你守辽西,实在不行,放弃宁远、锦州亦可,只要能守住山海关……再许你和蒙古诸部,甚至可以是女真人做生意,也就没有人再会指责你通敌卖国……毛文龙部,今世也不再受你统辖,你还能够杀了他不成?

袁崇焕,袁督师,做为穿越者,朕,已经尽力而为了,愿你的这一世,不再会受到争议,成为一个真正的抗清英雄……

035章完

袁崇焕,是许多的明史爱好者心中过不去的情结,作者也有,所以,这几章节,字数不多,用功却不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写的时候还要兼顾多数人对袁崇焕的认识界定,有处理不如意的,请大家指导,作者会在以后的章节更改。求求收藏,本书的V,太少了,历史远比爽文,小白文,难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