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玄幻奇幻 >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 1225.第1225章 抢信仰搞事

新朝建立,不管是剿匪还是整治贪官污吏,新帝都大刀阔斧的来了一番整顿,各地剿匪很快有了一定的成效,让不少来往的商人以及百姓都定下心来,匪类草寇少了,他们不管是做生意还是过日子,都不至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

而对于离乡逃难的难民,因为有了免征两年赋税,朝廷还下令免费发放今年粮种,不少人都自愿回到家乡去种地,日子有点盼头的话,谁又想背井离乡呢?

但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回乡去的,有的人懒散惯了,在盛京这样权贵遍地的地方,只要卖惨乞讨就能换到吃的,何苦又在路上遭罪?而且新朝刚立,看似平稳,但事实上,国库空虚,而边关的战事根本就没停过,被拖成大战,也不是没可能。

为何?

自然是都知道大沣换了皇帝,想趁着这内部还没完全拧成一股绳,抢国土抢女人抢奴隶和财富了。

谁知道大战乱会不会打过来而无处可藏,就在盛京也没有不好的,起码真的被打,这边权贵多,也能顶一二。

总的来说,虽然有了惠民政策,但并不是人人都对如今的国情有信心的,要想打造一个兴盛的皇朝,新帝还有很长的路走。

定国安邦乃是每一个穿着官服的官员该担的责任,文武百官,文能执笔定策,武能持剑卫国,但谁能告诉他们,新朝立了,为何忽然有这么多的牛鬼蛇神蹿出来搞怪力乱神那一套。

这完全超出他们所学范围啊。

是的,就在新帝带着自己的文武百官在竭力稳定国情,休养生息时,大沣有些观庙道士,忽然不供祖师爷,而是供起了什么神尊。

你说他们是邪道么,也并非如此,那是有正经度牒的出家人,也就是说,人家经过官方承认的,只是他们叛了自家祖师爷,改信了别的神。

你也不能怪人家中途叛变,信仰这东西,你不能指定一个信吧?

佛道二门的神明也不少,就和有人信观音菩萨,有人信如来佛祖,也有人信太上老君一样,他们供别的神,实属正常。

只能说,祖师爷或哪位菩萨被这神尊给抢了信仰。

且那神尊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他是余杭绿湖曾救过无数百姓的水神,百年来一直在守护着余杭的百姓,极得百姓敬畏信奉,当地还有不少关于水神的传说,有人说他其实是一条藏在绿湖的蛟龙,专门掌管水势,有人说他其实是个温柔的美人,也有人说他长得张牙舞爪,极具神威。

越是多人传,又有出家人传教,使得信水神的越来越多,这对朝廷百官来说,这是个对国大不利的信号。

先不说子不怪力乱神,神神怪怪的在各人心中自有一根秤,信则有,不信则无,敬在心中就好。

但现在的整体现象弄的,百姓那信神比信朝廷和圣人更多,这是极为可怕的,因为长久下去,百姓兴许会被洗脑,要是佛道二门生出谋反之心,凭着百姓对信仰的疯狂,振臂一呼,煽动他们生事,那就很可怕了。

史上不是没发生过什么国师妖僧把持朝政的事件,妖僧妖道一旦当道,那便是一场极致的灾难。

防范于未然,把危险掐死在摇篮中,是百官应有的认知。

不断有地方官员上奏请求关闭部份空门,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抑或是散道,不许传教。

只是让新帝像他的祖父那样,强势打压道门,不,比那还要更厉害,这次是连佛门都要被殃及。

又有一波官员说,不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也不是所有僧道都如此,如果满大沣的打压,恐会引起百姓的逆反心理。其实不包括普通的平民百姓,便是他们这些朝廷官员,谁家没有信佛或信道的老太太或是妻妾,他们要真个支持全力打压关闭空门,只怕从此没有个清净日子,不是被骂不孝子就要被夫人拒在房外了。

持支持方的那一派立即拿史上那位妖僧妖道当权,祸害了一个国家的惨痛历史来说话。

反对方则是拿天下万民信仰不止其一,这要是全部打压,万民无处参拜,只会更逆反。

两派人于朝堂上争执不休。

齐骞的脸色黑得像锅底,他也没想到当个皇帝,还要定断信仰该不该破除,且会被百官拿到朝堂上争论。

他们该做的,不是该如何的开源节流,休养生息,令百姓安居乐业,得享太平吗?

全力镇压关闭空门,那是不可能的,齐骞作为君主,也有信仰。

他的信仰是秦流西!

也就是刚刚登基以及国库空虚,否则他都想给秦流西塑金身建金观,奉为定国神女了,而非只能在太平殿设个小神坛,供个小金像,日夜进香。

要是应了那支持方,那岂不是清平观都得遭殃?

齐骞十分不爽,重重地一拍龙椅,道:“百姓为何会信奉那水神,你们不从根由去找答案,只一味的说镇压打压,有用吗?信仰并非靠打压就能消失的,一个民族若是毫无信仰,会乱成什么样?信仰不仅仅是万民的精神思想,也是一种文化,自古以来,佛道一直留存,不就是凭的信仰吗?你们要如此打压,是想抹杀掉先人的文化,还是想和天争长短,与天比高?”

“皇上息怒。”百官齐齐跪了下来。

“信仰是一种力量,不可能凭镇压就会消失,与其想着如此镇压,不如去想如何引导万民,可有信仰,却不该被其支配,成为其的奴隶,被戴着紧箍咒而失去思想。”

齐骞站了起来,道:“解决问题不该一竹竿打死,也不该成为谁的一言堂,否则,此等行为,和焚书坑儒有何两样?朕不希望看到佛道二门的出家人,如那天下学士般逃难解散。”

众人一震,匍匐在地,齐呼:“皇上英明。”

“退朝。”齐骞甩袖离去。

直到那龙袍消失,百官才从地上爬起来,面面相觑,新帝年岁虽小,登位也快,但也不是好糊弄的。

蔺相和俞老对视一眼,目露欣慰。

孺子可教,强国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