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被流放,我造反怎么了 > 第三章 为大明也为中华

朱允熥自请流放,就藩夷洲的请求,朱元璋最后还是答应了。

此消息一出,朝廷下一片哗然。

有嘲讽的,有感觉莫名其妙的,也有在一旁看好戏的。

特别是朱允炆,听到朱允熥将去夷洲就藩,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那个在他看来鸟不拉屎,又海盗成群的地方,自己这个弟弟过去怕是九死一生了。

这样也好,有人帮忙收拾了,倒也省了自己动手。

接下来乾清宫向外发出了两道诏书。

第一道诏书是。

淮郡王朱允熥,扰乱朝会,君前失仪,流放夷洲。

第二道诏书则是。

淮郡王朱允熥封吴王,流放夷洲的同时准其节制夷洲军政事务,将功赎罪。

两道诏书一出,最高兴的还是朱允炆。

封吴王又如何?

挂个名而已,建藩还是在夷洲。

夷洲那是人待的地儿吗?

自家这个弟弟去了,恐怕再见无缘喽。

只是,后面乾清宫传出的小道消息,又气得朱允炆直跺脚。

传出来的消息是这样说的。

皇担心吴王的安全,特命开平王府挑选十六卫精锐七千人组成王府三卫共入夷洲。

又命浙江、福建两省调派三十艘大福船至泉州港归吴王调遣。

同时皇帝还下令,未来一年内,运粮五十万石,迁内陆人口五万,工匠三千至夷洲。

先期工匠一千五百人,百姓两万人,粮草十五万石由京师及周边迁出,乘海船于三月底出发。

最终,朱允熥就藩夷洲的目的达成了。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初。

朱允熥率领先锋大军两千人,工匠、百姓各五百人浩浩荡荡南下。

同行的包括开国公常升之子常继祖,吴王府左长史铁铉以及四十余名王府文武官员。

他们要从宁波港乘船出海,而后一路南下直驱大帮坑(现在的湾湾省府附近)。

等到了洪武二十六年的五月中旬,夷洲岛已经遥遥在望了。

大明朝此举,着实吓坏了本想在五六月间袭扰东南海疆的倭寇。

自大明建国以来,向夷洲岛大规模的迁民和驻军这还是首次。

更别说还要由亲王坐镇夷洲。

一时间,倭寇们纷纷偃旗息鼓,停止了对大明东南海疆的袭扰。

据后来人回忆。

洪武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间,自浙江、福建至东番的海,每日里来往的战舰多达数百艘。

周边倭寇和海盗,莫不望风而逃,东南海疆一时呈平。

......

这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朱允熥所率前锋大军乘大福船十五艘终于抵达了大帮坑。

而后大福船沿淡水河南下,直抵后世湾湾省府所在。

只不过此时这里可没有后世的繁华。

淡水河两岸,是大片水草丰盛的平原。

偶尔能看到几间竹屋也是简陋无比。

吴王府左长史铁铉指挥着众将士百姓、工匠们下了船。

看着面前荒凉的土地,众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不过很快,在数名将领的指挥下。

众人开始安营下寨。

临河的一处高地,在数十名亲兵护卫下的朱允熥,由铁铉、常继祖陪着观察着周边的情况。

“殿下!”

身着五品绯袍,头戴乌纱的铁铉朝朱允熥恭敬的禀报道:“据月前就岛的探子来报。”

“这大帮坑一带,居住有东番夷人六百余,他们以社为部落。”

“他们不通文墨,不懂礼数,子女众多者为雄,诸夷人听从他们的号令。”

“同时探子们还接触到了附近的一些汉民。”

“他们自福建、浙江一带迁来,人口约在二百人下。”

朱允熥听得点了点头,很严肃的说道:“夷洲自古便有土著,对于这些自古居于此的夷人,咱们要以礼相待。”

“非不得已,不可起兵戈。”

“日后若有机会,可教他们识字明理,使他们归于王化。”

“至于汉人,告诉他们王师将永驻于夷洲,他们永为汉民。”

“还有!”

朱允熥说着,目视前方,望着滚滚淡水河说道:“夷洲自古以来就是我中华之故土。”

“如今本王于此建藩,夷洲更当为朝廷有效管辖。”

“自今日起,夷洲更名为台湾,此地地处台湾之北可称作台北。”

“从今往后,台北为台湾之治所。”

“亦为本王王府所在。”

“诺!”

说完,朱允熥眺望远方,如释重负。

作为后来人,他知道历史的走向。

大明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中华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多少次午夜梦回,都畅想着大明的足迹可以遍布世界,中华的风采可以远播四方。

这一世,在这个时空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

为大明也为中华,谱写一个新的篇章。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