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明:最刚首辅,成祖求我中庸 > 第六章 大明第一才子 求鲜花、求

第六章 大明第一才子 求鲜花、求

“杨侍读,杨侍读在家吗?”

一个温和男声传来。

杨毅瞬间明白来人是谁了,原来是解缙啊。

这个被后世不少人称为明朝第一才子的人,此时才三十出头的年纪。

一个九品芝麻官儿,却起草了朱棣的登基诏书,此时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我道是谁,原来是大绅啊,近来可好啊?”

杨毅出门去迎他。

由于杨毅和他都是被朱棣登基之后提拔的一批人,并且都入了文渊阁,所以之前也是见过面的。

杨毅直呼他表字,也是为了表示亲近。

“嗨,别说了,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各种应酬忙都忙不过来。”

“杨侍读,不是我不讲规矩,我准备让你门房通传一声的,结果连人都没有看到,不是我说,你家里的仆人可不太讲规矩哦。”

杨毅听他讲完,心中恍然。

在应天做官开销可不小,原主就是个从七品的官,俸禄没有多少,家中也就只请了一个门房,此外连打扫的仆人都没有。

这倒不是最关键的。

由于朱棣跟跟他爹学的,基本每天都要早朝,五天一大朝,所以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

其他官员为了早能够多睡一会儿,就在皇宫不远处买了房子。

可那地方的房价太贵,杨毅根本买不起,因此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准备早朝。

这些天可真是折磨的够呛。

“我让门房去买东西去了,不知大绅找我有什么事啊?”

杨毅随便找了个理由,开门见山问起他的来意。

“哦,是这样的,今天二殿下设宴,之前让人通知过你,见你没有回信,便让我过来邀请你同去。”

“二殿下?”

“正是二殿下。”

杨毅深深看了解缙一眼,问道:“如今天下甫定,皇连准备册封皇后了,可这太子之为还空悬呐,这种宴会可不好参加。”

话是这么说,但朱高煦已经第二次邀请他了,而且还是让解缙这个同事要邀请他,如果他不去,那可就把人得罪死了。

只是杨毅还是好奇,在历史,解缙可是坚定的大殿下朱高炽一派的,眼下怎么会想着去接近二殿下呢。

解缙听他这么说,心里颇为感动,以为对方是在提醒他不要参与这种皇子之间的龌龊事里,所以也真诚地解释道:

“你不知道吗?大殿下过两天就要从北平到应天了,可我们对他毫无了解。”

“我想的是,先去接近二殿下,旁敲侧击了解一下大殿下这个人,以及他的喜好,到时候送礼接近也方便些。”

杨毅看他一脸真诚,心里直摇头。

这是个啥愣头青啊,还旁敲侧击呢,真当宴会的人都是傻子么?

就算朱高煦今年十八岁不懂那些话术,可他身边难道没有几个人精?

真要按他说的这么做了,那无疑是跟朱高煦结下仇。

历史的解缙也确实被人弄死了,要说其中没有朱高煦的人出力,杨毅是不信的。

虽然知道这些,但杨毅不怕啊。

关键是,他不怕死啊!

打定主意去见见这个历史颇有名气的朱高煦。

“走你。”

“嗯?”

“在哪里宴客?”

“哦....聚贤楼。”

......

......

等两人到了聚贤楼。

杨毅发现自己和解缙两人其实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受欢迎。

且不说二人一路金楼没有人迎接。

甚至等两人进去的时候发现宴会已经开始了。

主座正是朱高煦。

杨毅是知道他今年才十八岁。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跟本不敢相信,这特么十八岁?

身材高大,眼似铜铃,鼻若悬胆,关键是肤色。

也许是常年征战,古铜色的皮肤显得他极为老成。

朱高煦见两人来,微笑颔首,示意二人入座。

然后就跟旁边的驸马梅殷聊起来了。

杨毅对这个梅殷的兴趣更大一些,主要是历史把这个人塑造成了一个英雄。

正史评价他“天性恭谨”,朱元璋也说他“老成忠信,可托幼主。”

朱元璋遗诏还告诉他:“敢有违天者,汝讨之。”

可他最终做的怎么样呢?

不多说了,反正如今皇帝是朱棣。

梅殷注意到了有个小子一直在盯着他打量,便对着他笑道:

“这位大人是?”

”不敢,在下翰林院侍读杨毅。”

梅殷听他只是一个翰林学士便不再过问了,对于他这种勋贵来说,一个小小的翰林学士是不够资格让他注意的。

宴会正常进行,一开始气氛还比较融洽。

可等到以解缙为首的一些文官开始旁敲侧击,问询朱高炽的为人时。

宴会的气氛就冷下来了,朱高煦的表情也不太好看。

“二殿下。”

梅殷注意到了这点,举起酒杯,满脸笑容道:

“小王爷跟随皇靖难四年,出生入死,闯下了赫赫威名,我早就听一些武将们说过无数次殿下的英勇事迹。”

“我梅殷也是带兵的,对殿下这样万人难敌的英雄最为敬佩,殿下,臣敬你一杯。”

朱高煦摆了摆手,谦虚地否认。

可此时解缙听到这里,眉头一皱,朗声道:

“是啊,两位殿下都为陛下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大殿下在靖难之时固收北平,守住了后方,抵挡住了建文数十万大军,并且始终保证了北军的粮草供应,也不容易啊。”

杨毅听到这里,忍不住抬起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怎么会有这么迂腐的人。

在他这种人看来三十岁的人了,能在别人做东的宴会说这样的话实在是不可思议。

可其实这才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常态。

古时候不像现代,读书都是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到长大的过程中天生就学会了交际。

可古时候的读书人,大多是一个人读书。

像解缙这样的读书人,每天见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几个兄弟和父母,最多再加一个老师。

因此不擅人际交往,而且又因为常年苦读,不辨五谷,所以有些没考的经常被戏称“百无一用是书生。”

啪!

酒杯重重砸在了桌面。

杨毅转头看去......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