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明:太子薨逝,我被封为皇太孙 > 第30章 边关奏报!

朱允熥回到卧房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开始回想梳理自己穿越过来的一系列事情。

他的大致方向是没有错的,不管自己当不当皇帝,都要把把皇储之位争取到“懿文太子”后裔这儿来。

道理不复杂,于公可以避免一场浩劫,挽救数十万人的生命。

于私,不管朱允炆当皇帝还是他自己当皇帝,自己兄弟几个都可以踏实自在地过完下半生。

尽管他不想和朱允炆组队联合,但是共同利益仍然是一致的。

朱允熥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第二天日三竿还没有醒来。

“哎哟,小殿下!您怎么还没起来啊?”

一个尖利急促的声音一下子就把将朱允熥从梦中惊醒。这么长时间了,他还是没有习惯太监的声音。

“干嘛啊?”

朱允熥揉揉惺忪睡眼,发现并不是春和殿伺候他的太监。

“陛下请你过去呢!”

朱允熥一听说老朱叫他,并不敢磨蹭怠慢,一下子就从床跃起来穿衣洗漱。

“皇爷爷叫我什么事儿?”

“那奴才可不知,您去了就知道了!”

朱允熥边走心里便嘀咕,老朱大清早,不是,大午的叫我干嘛呢?

现在饭点儿还早着呢,应该不是吃饭吧?

虽然我们爷俩每次都聊的不错,可那都是视情况随机选择话题的,一般都是我引导着他。

没想到老朱现在这么进,竟然学会主动问问题了。

秉烛夜游为时不晚呐!

“皇爷爷,您叫我啊!”

朱允熥刚进来就嘻嘻哈哈,先把氛围搞的轻松一些。

“允熥来了,快到皇爷爷这边儿来!”

旁边的太监赶紧搬过来一把椅子放在桌案前。

他刚坐下就看见前面单独放着一份奏疏。

“你打开看看!”朱元璋批阅奏章,头也不抬地随口说道。

朱允熥打开没几眼就扫完了,奏折是大同总兵周兴呈递的。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捕鱼儿海大胜之后,有大批降人定居在大宁都司周边。

大宁周边并不适合耕种,这些蒙古人自然也不可能老老实实牧牛放羊。

因为许多边关都有边市,他们就操起了犯马的生意。

明朝并不指着这些边市赚钱,只是把它当做控制打压草原的手段而已,总体明朝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

草原能拿来贸易对中原有用的东西,只有马匹。

而草原对中原的盐铁、茶叶、布匹等,需求量都非常大。

大明对贸易进行严格管制,并不会让他们随便交易,有多少马就卖多少。

这些蒙古人本来就是冲着贸易能互通有无,才投降居于边关附近的。

既然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那还呆着什么劲儿啊,于是才两三年就开始大量叛逃。

投降的故元丞相失烈们、太尉乃儿不花、辽王阿札失里相继叛明。

近期叛逃情况越发严重,这些人重归草原纠结在一起,恐怕又得骚扰中原,所以周兴特来奏报。

“这些蒙古余孽降而复叛,实在可恶!”

朱允熥把奏折放在桌案,心里很是愤怒。

大都城远在北方,当年徐达大军北进,路途遥远,蒙古层精英贵族早就提前跑掉了。

这些人虽然重回了祖宗之地,但是却并不甘心过与风沙为伴风餐露宿的生活。

在南方温柔乡长大的他们,每天都在想着有朝一日能打回来。

这些人跑到草原对着部众一通宣传洗脑,天天跟他们讲关内如何的好,那些没什么文化教养的蛮夷当然对关内垂涎三尺。

“允熥啊,你怎么看呢?”朱元璋停下笔,语气很是和蔼可亲。

“还能怎么办!打他们啊!”朱允熥直截了当地说道。

“哈哈哈!”朱元璋咧嘴大笑,“说的容易,大军一动,日费何止千金!”

老朱这么会算计的人,当然对打仗的成本无比清楚。

别说关外草原了,就是光把粮食调集运送到边关一带,那粮食消耗和需要征调的民夫数量都是惊人的,准备时间至少半年起步。

半年时间,这帮鞑子都在草原溜达好几圈了!

也就是说,就算明朝集结了大军,也很难速战速决,得满世界找他们去。

毕竟草原不像关内汉人,城池、关城都是死的动不了,大不了打攻城战呗!

只要兵力占优势,粮草充足稳定,那很快就能啃下来。

就算短时间打不下城池,至少不用十几万大军每天都带着一大堆辎重赶路强啊!

草原的冬天,马尿都能冻成冰棍儿;夏天,蚊虫整日萦绕,白天黑夜都难以清净。

前两年蓝玉刚率大军征讨漠北回来,而今再筹措大军,大明国库恐怕很难应付。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