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意在生擒太史慈,所以这次强攻城池,只是佯攻。
雷声大雨点小。
喊杀声响彻周边。
真正攻城的,却寥寥无几。
这一幕幕,全被刘宇通过选定太史慈的视角而看到。
府书房。
刘宇饶有兴趣地观看着这一切。
“一切正如正常轨迹发展。”
“那我的锦囊,也就派了用处。”
他在锦囊字条里写的,不过是剧透而已。
说孙策军会采取三面合围的计策,逼迫太史慈从东门逃窜,然后进入孙策的圈套里。
“刘晔不会看不出来吧?”
要说太史慈那几人没有帝视角,又不精通谋略的情况下。
中招了还情有可原。
刘晔可是谋略型人才,这样低端的战术,没理由看不出来的。
“系统,转换到刘晔视角。”
随着刘宇的一声吩咐。
他眼前的光幕,场景由北门转到了东门。
直接看清楚了刘晔东门周边的具体情况。
此处没有任何兵马攻城。
刘晔眉头直皱。
不一会儿。
“三面合围,只留东门,好一个引军出瓮的诡计。”
刘晔冷笑一声。
他已经猜到了对方的计策。
不就是利用三面合围造成的压迫感,留下东门让泾县守军崩溃吗?
“东门之外数十里地内,必然有孙策提前安排的伏军。”
想清楚后,刘晔决定将计就计。
“来人,立刻从东门出去,通知山岭里埋伏的陈武、严渊。”
“命他们如此如此!”
刘晔安排了两名快骑,飞马出城。
这个动静,被孙策军的哨骑探到,连忙汇报孙策。
“哦,坚持不住,派人出去打探消息了?”
孙策大喜。
“别管那两个快骑,继续监视,等他们回来了,再向我汇报。”
根据计划,程普、黄盖的伏军,不会理会快骑。
快骑就会以为城外安全无比。
太史慈得知情况后,极有可能从东门撤离。
“接着攻城!”
孙策亲自擂鼓。
咚咚咚!
鼓声响遍夜空。
攻城之战,从傍晚打到了夜里。
连续几次攻势下来,太史慈也看出了孙策是在佯攻。
他想不明白对方这么做,有何深意。
疑惑之间。
刘晔从东门赶来,出现在北门城头。
“子义,我刚才拆开主公的锦囊了。”
他告诉太史慈,刘宇的锦囊,已经被拆开。
太史慈急问道:“字条写了什么?”
一张字条递了过来。
就着城头的火把光亮,太史慈端详了一会。
“原来如此,敌军狡诈。”
“不料被主公猜了个一清二楚。”
他将字条当场焚毁。
“待那快骑回来,某便率众从东门出去。”
太史慈道。
“一路小心。”
刘晔叮嘱他。
这是一出险计。
需要太史慈这样的猛人才能执行。
“先生只管放心,大仇未报,岂能先死?”
太史慈慨然说道。
就算是孙策追击,他也不惧半分。
半个时辰后。
两名被派出去的快骑,又回到了东门下,成功进入城中。
“如何?”
刘晔问他们。
“已通知到位!”
快骑如实回答。
“某家率五百人,从东门出去。”
“先生与幼平、公奕率七百人守城。”
太史慈当机立断,率众奔出东门。
五百人快速没入黑夜之中。
孙策见了,立刻调回所有兵马。
“追!”
他攻打泾县,就是为了降伏太史慈。
如今太史慈已经进入圈套之中,就不必在泾县浪费时间了。
大军调转兵锋,追击太史慈。
一路。
孙策都在等待着前方传回捷报。
可追击许久,始终没能等到太史慈被生擒的消息。
“怎么回事?”
仔细算算行程,太史慈也快要到埋伏地点了。
这一刻。
孙策内心隐约不安。
难道出意外了?
就在他恍惚之际。
两边山林喊杀阵阵。
左边陈武,右边严渊。
各领三千兵马杀出。
前方太史慈,猛然掉头。
带着五百人朝孙策方向冲杀而来。
“不好!”
孙策大惊。
程普、黄盖的兵马,到哪里去了?
怎么一个都不见?
包围圈里,冲出来的竟然是敌军人马?
孙策都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三面合围了。
身后又是泾县城池方向,撤回去会被堵在那里。
分析局势后,孙策只能挑选人数最少的太史慈方向。
打算突围出去。
“杀出去!”
他率军猛冲,想要撕裂包围圈。
可两边压力涌来,孙策身边的兵马越来越少。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倒下。
待顺利撕破一道口子时,孙策周边只剩二十余骑。
一如神亭大战后,狼狈逃窜的太史慈。
只不过,这次风水轮流转。
这场景通过太史慈的视野共享,传回了刘宇眼里。
正当刘宇以为孙策就要告别历史舞台的时候。
夜空下又杀出一支新的兵马……
……
ps:
有人在看吗?数据一动不动,我有点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