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三国:带着小乔打王座 > 第三十章 没有不良嗜好 三更求花

第三十章 没有不良嗜好 三更求花

还有条更奇怪的

【剑阁外的魏军加强了戒备,坚守不战,据说是因为钟会病重!】

钟会四十来岁的年纪,没有不良嗜好,从小营养就好,按说不应该这么早就病重。

这司马昭和钟会在搞什么?难道他们摸清了本王的思路?

难道他们想趁本王伐吴的时候也分一杯羹?或者来个黄雀在后?

这样一来,贸然伐吴就有些危险了。

单在吴国边境,司马昭就屯了不下十万人,加最近招募的新兵,超过二十万了!

若这些军队真的在后边搞偷袭,那他刘谌将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不能贸然出兵,得先制造些事情,让他们乱了才行!

******

由于刘谌的搅局,魏国那边确实出现了偏离历史走向的变化。

先是邓艾和他手下的三万精锐失踪了!

原本邓艾还有零星的战报传来,说在阴平小路进展顺利,不日就能拿下江油。

结果司马昭没日没夜的等了好几天,兴奋了好几天,咦?人呢?

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没有。

一开始司马昭怀疑是不是邓艾攻下蜀国想自立为王了?他派了好几拨密探到成都打听,传回来消息说,蜀国歌舞升平,没有发生任何事!

这尼玛就怪了!邓艾呢?

就算失利也该有回来报信的吧?

接着钟会军在剑阁止步不前连败几仗的消息也传来了,说蜀军中出了个少年天才,文武双全,比姜维还厉害。

这下热闹了,本身朝中大多数大臣就反对伐蜀,主张伐蜀的也就钟会和少部分的前线将领。

现在好了,损兵折将一事无成。弹劾钟会邓艾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来,司马昭动摇了。

之前决定伐蜀,他是做过调查研究的。蜀国黄皓专权,姜维受排挤,连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

没落王朝该有的迹象,蜀国都有了。

可尼玛?怎么就出现了天才将领?

还有,最近回来报信的探子说,黄皓早就死了!姜维的兵员和补给得到极大补充!

司马昭摊开地图看来看去,头痛难忍!

本身蜀国就易守难攻,现在又出少年天才又补充军饷兵员,那钟会邓艾还能成功吗?

不过司马昭也不是轻易服输的人,灭不了蜀?不特么先灭吴!

从地图看,吴国好收拾多了!

原本他们凭借长江天险和素质过硬的水军还能自守,现在不同于往日了!

我大魏的兵船造成了!水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也都不输东吴了!

提起大魏,司马昭心里一阵膈应。在他心里,什么特么的大魏?早亡了!

皇位坐的那小孩儿不过是木偶罢了!

司马昭之所以还不称帝,是因为他还没有太大的建树,威望还不足。

军队都是父亲司马懿和哥哥司马师带出来的,数次击败诸葛亮也是父亲指挥的。

司马昭想来想去,能迅速提升威望的办法也就灭蜀或灭吴了。

既然灭蜀暂时行不通,那就拿东吴开刀吧!

司马昭不动声色秘密召回了钟会,命他秘密率军南下,做攻吴的准备。

同时命令剑阁外的魏军坚守营寨,继续打钟会旗号按兵不动。

钟会领了命并没有直接去南方前线,他有情绪!

他是军人,从军事角度看问题。在他看来,蜀国对魏国威胁更大,不早日铲除,必成大患,汉高祖刘邦就是以汉中为基地夺天下的。

相反,东吴的威胁就小得多,他们的军队大多是水军,自保还行,北犯就是找死了。

钟会绘声绘色的用这一套理论提醒了司马昭。

然鹅,司马昭是个政治家,他考虑的是自己如何提升声望,如何名正言顺的逼魏帝禅位。

灭蜀和灭吴,在他看来区别不大,谁软就捏谁!哪个能速成就学哪个!

钟会回到家就病了!真病了!

气死他了,前方军事行动不利,后方司马昭又乱指挥。

你即便灭了东吴,蜀国还是易守难攻。无论从北面还是从东面都是仰攻,蜀军只要守住山口和峡谷,你就没有办法。

再说,你前面去灭吴,蜀军要是顺江东下来个黄雀在后怎么办?

这个镇南将军,他不想干,因为灭吴容易守吴难!蜀国可在长江游!

结果,懂军事不懂政治的钟会把司马昭惹毛了!

司马昭对他寄予厚望,结果这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一点都不会揣摩意!

那行,那你不愿意干就算了,老子我亲自去!

老子又不是没过阵!

噼里啪啦一阵猛如虎的操作,司马昭亲自出马了!

南方各城本就有十多万魏军精锐,这回司马昭又一股脑把新招募的十万人带了过去,志在必得!

……………………

在线求花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