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玄幻奇幻 > 大顺第一谋士 > 第363章 临时行宫

<>如今范青的行军和驻营完全不同于往日。何时启驾,何时驻跸,都由牛金星查阅黄历,择选吉日吉时,以趋吉避凶。因为今天不需要他亲自指挥攻战,所以按照牛金星建议,他应于申酉之间到达德胜门外,然后转路,于酉时稍过到达阜成门外。至于在钓鱼台和玉渊潭一带方圆三里之内,如何清扫行宫,如何严密警跸,如何指定中央各衙门临时驻地,已经有吴汝义和李双喜前去安排,不但用不着他操心,连动动嘴也不需要。

范青对这种繁文缛节是有些厌烦的,但他身边的所有文臣都十分看重此事,说将来,这些环节都要记载在史书上的,不能马虎。还说这是皇家气派,可以彰显大顺君威,十分重要。范青也只好勉为其难,听从他们摆布。

到了清河地方,扈驾的御营停下休息,打尖之后,继续缓辔前进。不久就能隐约望见京师城头,又走不久,眼前出现一带土丘,中间有一豁口,贯通南北大道,而土丘上下林木茂密,烟云缭绕,气象不凡。范青正在马上遥望,忽见许多兵将簇拥一员大将策马出了豁口,在几通高大石碑处下马,列队大道两旁。

范青向傅宗龙问道:“此是何地?”

傅宗龙恭敬回答:“此处俗称全城关,为元朝大都的北门,原是京师八景之一,距德胜门数里之遥。陛下请看,是磁侯率领众将领前来恭迎圣驾!”

范青猛然一喜,不觉“啊”了一声。

刘芳亮的驻地在阜成门外,他不断地派将校奔往沙河路上,探听圣驾消息,以便恭迎。后来得到禀报,知道圣驾离土城关只有几里远了,他立刻率领驻扎在西直门的红娘子、德胜门的陈永福和安定门的白旺,以及各处的将军以上的将领,在土城关外,列队道旁。

因为是在作战时候,免去大礼,武将们只随着刘芳亮在马上躬身抱拳,齐声说道:“恭迎圣驾!”

范青向刘芳亮问到包围京师的情况,刘芳亮回答说:“京师内外城有数十里,内城最为重要。我军已将内外城的东、西、北面包围,不使崇祯逃跑。南城是外城,只将外城的各城门派兵包围,另外派骑兵不断巡逻,使外城与外地断绝消息。攻城的大炮都已经架设齐备,所需登城云梯,统限今夜准备停当。”

范青满意地点头,说道:“大家辛苦几天,破了京师之后,将士们都为国立了大功,朕不吝从优升赏。”

众将领在马上又一次抱拳躬身,齐声说道:“恭谢陛下洪恩!”

随后,刘芳亮率领一批武将护卫圣驾前进。驻德胜门的红娘子和安定门的陈永福恭送皇上启驾后,分路驰回自己的驻地。

范青的御营骑兵进土城关以后约走一里多路便向西转,数里后遇大道再向南转,然后从西直门外万驸马别墅,白石桥附近继续向南,向钓鱼台方向走去。守城的人们望见城外走过的两千多军容整齐的骑兵,中间有一柄黄伞和简单的仪仗,还有一群穿文官衣服的人都骑马追随在黄伞的后边,猜到必是范青来到了京师城外。许多守城的太监和市井百姓从城垛的缺口间露出头来,纷纷观看。尽管城头上架设有许多大炮,特别是在西直门到阜成门的几处敌台上架设着威力很大的红衣大炮,但是没有人敢对范青和他的御营骑兵开放一炮。

守城的太监和百姓都认为明朝的大势已去,害怕激怒了范皇,城破之后会遭到屠戮。当然,刘芳亮不是一个粗心人,他命张鼐驻扎在阜成门外月坛内,从西直门的北边到阜成门的南边,面对城墙,用沙包堆成了许多炮台,安放大炮,只要城头上敢放一炮,张鼐就将红旗一挥,马上会有许多大炮接连向城上打去。

这时,范青胯下骏马似乎也明白京师已经到了,兴奋地萧萧长嘶。范青驻马西望,但见夕阳街山,西山一带山势重叠,郁郁苍苍,确如傅宗龙所言,西山王气很盛。

他微微点头,在心中说道:“难怪历朝历代杰出领袖都很重视这座名都,看起来真有王者气象呢!”

随即他勒住马缰,停止前进。他一停止,他身后的队伍全停止了,而在前边的扈从亲军也立刻由王从周传令停止了。他回头一望,对身边的传宣官轻声说:“请丞相和大学士及毫侯!”

一个传宣官向后大声传呼:“丞相、大学士和毫侯见驾!”

李岩、傅宗龙和高一功听到传呼,立即将丝缰一提,赶到圣驾旁边,听候谕旨。

等三人赶过来,范青道:“咱们大顺军与明朝作战多年,现在终于到了京师城下,到了推翻明朝统治的最后时刻了。”

傅宗龙拱手回答说:“陛下今日夺取明朝天下既是顺天应人,亦是水到渠成。”

范青问道:“丞相,你昨夜曾说,在一两日之内就能破城。但朕看京师城墙高耸厚重,城头大炮很多,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看来破城还得数日,可能还需要一次恶战吧!”

李岩拱手道:“以臣看来,只等城内有变,不需流血强攻。”

范青望望城头,说道:“咱们要做好明日攻城的准备,但能够不用猛攻,逼迫城中投降更好。”

李岩在马上躬身说:“今日在沙河镇休息时,杜勋曾对臣言,他愿意明日缒入城去,面见崇祯,苦劝崇祯让位,但请陛下对崇祯及其宫眷一人不杀,优礼相待。”

范青向傅宗龙问道:“此事大学士知道么?”

傅宗龙说:“丞相对臣说过,臣当时也问了杜勋,看杜勋确实是出于为新朝立功献忠之心,并无欺骗陛下之意。”

“崇祯会不会将他杀掉?”

“臣也以此为虑,但杜勋说他愿冒杀身之祸,也要进宫去苦功崇祯让位。”

“毫侯,此事是否可行?”

高一功连忙拱手道:“臣以为不妨一试。如杜勋被杀,不过死一个投顺太监耳,于我无损。如杜勋见崇祯劝说成功,则陛下能于成功之后,以禅让得天下,亦是千古美名。”

“好,叫杜勋今夜见我!”

范青将鞭子轻轻一扬,同时将左手中的杏黄丝缰轻轻一提,胯下白马缓缓前进。不需他说出一句话,整个扈驾的官员、骑兵、黄伞和仪仗,都在斜阳的照射下,肃静地向钓鱼台方向走去。西城上的守城军民用吃惊的眼光向城外观望,不敢放炮,不敢叫骂,甚至没有喧哗之声。

自从今年三月范青在开封宣布建立大顺朝,改元永昌,建国以后,他自己暂驻的地方不再叫做驻扎,而称做驻跸。驻的房屋称做行宫,军帐称做御帐,而驻扎叫做“驻跸”,对他的特殊警卫工作叫做“警跸”。虽然这“驻跸”和“警跸”两个词儿都是从上古传下来的,在当今人们的口头上,“跸”字早已没人使用,大顺将士们在说到这两个词儿时都不习惯,然而这是国家礼制攸关的事,不能不命令将士们逐渐遵行。

如今以钓鱼台和玉渊潭为中。东以三里河西岸为界,向南去也以小河的北岸为界,在大约方圆三四里内,都成了大顺皇上驻跸的禁地,将许多居民强行赶往别处,实在无处可去的人都不许随便出门,还必须用黄纸写“顺民”二字贴在门额上。

倘若是居住在大路旁边的人家,还得在门口摆一张方桌,桌上供一个黄纸牌位,上写“永昌皇帝万岁”。牌位前放着香炉。御营有三千骑兵,跟随御营一起的一部分大顺朝中央各衙门的文武官员,以及众多的亲兵、奴仆和厮役之类,步骑合计约有五千人之众。

钓鱼台和玉渊潭一带的房屋远不够用,所以王从周和吴汝义率前队骑兵和骡驮子来到以后,除立刻派将士们占领公私房舍,驱赶居民和闲人,进行清扫之外,又在较空旷的地方搭起了许多军帐,清扫和整治了通往行宫的道路。凡是要紧的路口和“行宫”的周围,都派了兵士警戒。一座最大的宅子,算作大顺皇帝的行宫,其余一处较好的宅子,作为李丞相和丞相府官员们的驻地。另外,在三里河河岸上有一处叫做李皇亲花园的地方,作为大学士和其他政府官员们的驻地。

范青来到了钓鱼台“驻跸”的地方,吴汝义同王从周跪在道旁恭迎。然后,大顺朝中央各衙门的官员们都由吴汝义派人分别带到各自驻地休息,只留下刘芳亮、李岩、傅宗龙、高一功护送范青进入行宫。

这地方在金朝是皇帝常来游玩钓鱼的地方,金亡后此地荒废。到了元朝中叶,被一姓丁的达官买去,重加修缮,增加了许多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假山池塘,水榭船坞,成为有名的丁家花园,所以又名花园村。明朝两百多年中,此地几次更换主人,丁家花园的旧名依然保存。

经过两进院落,到了第三进院落,正中坐北朝南有五间大厅,前有卷棚,左右各有五间东庑和西庑,大厅正中安设有临时御座,是一张雕花檀木太师椅,上蒙黄缎绣花椅披。前有一张八仙桌,挂黄缎围幛。稍前一点,左右摆着两行较小的太师椅,带有蓝缎绣花椅垫和椅披,以备文武重臣在御前会议时使用。因为按“五德终始”学说,大顺是“水德王”,色尚蓝,所以除黄色为皇家专用服色之外,官民应该以蓝色为上。

范青在御座上坐下以后,李岩等正要叩头行礼,被他用手势拦住。他命大家坐下,随即向吴汝义问道:“杜勋在哪里?”

吴汝义躬身回答:“臣为他准备了五座军帐,在会城门那个方向,离此不过三里多路,旁边有一小街,还有一片松林可以系马,也可避风。文谕院诸臣也暂时在那儿宿营。”

“速命人前去,叫杜勋赶快休息用膳,等候朕召见他有话要问!”

“遵旨!”

范青又望着李岩等人说:“诸位今日整日鞍马劳累,风尘满身,现在各回驻地休息。既然杜勋愿意进城去劝说崇祯让位,朕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不妨一试。你们先回驻地,等候朕在一更后传谕你们前来,商议大事。”

李岩等行礼退出以后,范青由随驾奴仆替他打去身上尘土,濯洗梳头,然后用膳。晚膳后,他在王从周和一群亲将的护卫下,在行宫大院中各处走走。他走上行宫西南角的钓鱼台,向开阔的荒池中望了一阵。月亮已在东边冉冉地上升了,照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这正是京师一带青蛙出土后开始求偶繁殖的季节。不论是池中池边,到处蛙鸣不断,互相应答不时还有鱼在水面泼刺一跳,同时白光一闪。

范青命王从周差几个传宣官分头传谕几位重要大臣速来议事,同时也传谕杜勋前来。对王从周吩咐之后,他暗自点头,这钓鱼台的位置真是不错,难怪城中的达官贵戚,在这里大兴土木,建筑亭台楼阁。往日这些地方,普通百姓连窥探一下都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不会想到,花费重金修筑的花园,现在却成了自己歇脚的地方。

将到二更时候,范青知道刘芳亮、李岩、傅宗龙和高一功已经来到,正在行宫前院的东庑等候召见,他吩咐王从周派人宣召社勋前来,随即回到行宫大厅,在正中御座上坐下。刘芳亮等鱼贯进殿,向他行叩头礼。他命他们在旁边椅子上坐下。刘芳亮直接往一张椅子上一坐,但李岩、傅宗龙和高一功三人却恭敬地躬身谢座之后,才敢落座。

范青问道:“杜勋说他愿意进城劝崇祯”范青的话未说完,忽然从阜成门附近的城头上传来一连三响大炮声音。大家不觉诧异,侧耳谛听一阵,却又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