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明汉 > 第八十二章 郑芝龙的倒霉决定

第八十二章 郑芝龙的倒霉决定

“举枪!放!!!!”

“砰砰砰!!!”

雷州水师大营内,新招募的水师人马正在校场训练枪法,郑家的水师昨天就到达琼州停靠了。

乌压压一大片的舰队明显不像郑芝龙说的那样只来了一百海船和两万战兵,单随意看过去,最少都有一百六七十艘,战兵三万多人。

郑家不守条约薛仲早就猜了,好在薛仲根本不准备出七千战兵。

六万战兵的数量和二十艘蒸汽战船,如果郑芝龙敢动歪脑筋,那这些人马足以将郑家船队覆灭。

“老弟啊!你这些兵可都是好兵啊!看得老哥我口水都快流了!”

校场内,看着数百人如一体的抬枪、开枪、收枪,郑芝龙终于明白薛仲为什么能北击溃清军了,好家伙,这种人马自己要是有一万,别说清军,就是海龙宫他都敢闯!

“呵呵,不知郑老哥来了多少船多少兵?”

听到郑芝龙的夸赞,薛仲丝毫没有骄傲,反而揭起了郑芝龙的老底。

“嘿嘿!不瞒老弟,为兄这次郑家水师战船一百七十艘,战兵两万八千人!另外南下的时候,还要大大小小一百艘船,两万多人加入!”

说到这里,郑芝龙明显不好意思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把南洋都抢了呢。

“郑老哥果然狡诈!我这次准备出战船一百一,海船一百,战兵六万!”

听到郑芝龙的话,薛仲丝毫没有脸红的感觉,直接说出了这次的出兵人数,原本出兵的时候薛仲的确是准备七千的。

但是看到南洋地图后,他又改成了六万,这几天水师人马又凑齐了,结果南伐军团就从七千到现在的六万了。

“噗!!!”

听到薛仲的这个数字,郑芝龙直接将刚喝下去的茶水给喷出来了,来到军营的这点时间郑芝龙已经知道了。

薛仲手下的战兵都是面前校场的这种,六万纪律分明的战兵,来之前郑芝龙就听说了薛仲已经操演战兵十二万。

郑芝龙估摸着,薛仲只要愿意,这十二万人马无论是南伐还是北讨,辽东的那点清军和南洋的西夷根本不够看。

“我要等收拾完南洋再去收拾辽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年底需要郑总兵助我一臂之力!”

看到郑芝龙惊异的目光,薛仲当然知道他在想什么,直接就将攻打清虏的时间给说出来了。

发展到现在这种实力,薛仲无论是想报效家国还是裂土称王都是轻而易举,但薛仲可不想在这片土地做皇帝。

古今往来每个王朝死的最惨的就是皇帝,现在民智未开,还做不到类似后世一般杜绝造反。

“那是自然!等老弟做了内阁首辅,到时候可别忘了老哥我!”

看到薛仲有求于自己,郑芝龙立马拍着胸口答应了下来。

“福松呢?”看到郑芝龙身边只跟着几个亲卫,好奇的薛仲立马开口道。

“犬子被我送往了应天府,拜了虞山先生为师,明年我准备让他考取功名!”

听到薛仲提起自己的长子,郑芝龙一脸骄傲的说道。

郑森可是他的好儿子,无论眼光还是行军布阵都不输他,以后绝对能将郑家发扬光大!

“那便恭喜郑总兵了!”听到郑森拜了钱谦益为师,薛仲不由的按下了心中的杀机。

历史果然改变了,前世郑森应该要到明年才前往江南拜师的,但现在历史却改变了,提前了一年。

原本薛仲还以为郑森不会拜师钱谦益了,因此不免升起了铲除郑森的心思。

毕竟如果郑森没拜师钱谦益,那也不会从心思狡诈的郑福松变成后世为国为民的郑成功。

薛仲看着一脸高兴的郑芝龙也不知道该为他高兴还是难过。

郑芝龙不知道的是,就因为他将郑森送给了钱谦益拜师,结果自己的海蛟龙直接被钱谦益这个传销大师给洗脑了。

满脑子忠君爱国,畏不知死,最后连自己老爹的话都不听,满脑子都是报效家国。

说实话薛仲还挺佩服洗脑大师钱谦益的。

历史在清朝的治地里做清朝的官,还帮助明朝义军造清朝的反,最后清朝还不能拿他怎么样!

这也全亏了他为江左士子洗脑,钱谦益的教学方式与此时的诸多名士不一样,皆是因材施教,不强加于人,都是引导形的。

在薛仲看来,钱谦益就是一平凡人,他想报国,但又怕死。

他不想当清朝的官,但又抵抗不住自己浮动的心。

清军进入南京后,他没有主动投靠,但是清军请他做官,他却直接去了,麾下的弟子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跟着他投降入朝为官,一派坚决抗清。

但厉害的是两派学生都不恨他,这点就是薛仲最佩服他的事情了,这家伙吃着清朝的血养着明朝的义军,也是他能在后死翻案的原因之一吧。

在薛仲看来,钱谦益这人无疑就是个复杂的平凡人,

钱谦益这人的人生若是分成三部分的话,第一部分是最开始在大明从政,但钱谦益这人属于脑子好使,勾心斗角却不行。

所以在明末的官场,他虽然是东林文人的精神领袖,但是却没有实权,甚至被沈惟炳架空。

第二部分的他投降清朝,但在那样的大环境下,钱谦益并没有认识到清朝将对中原文人的清洗。

钱谦益是江左名士,在不缺钱、不缺名的情况下,他唯一痴迷的就是做官了。

第三部分的他被柳如是救出之后,才看清了清朝想彻底清洗汉文化的思想,在柳如是的鼓励下,钱谦益积极的资助反清义军。

并且为了防止清朝乱修《明史》焚烧书籍,钱谦益还私底下编撰了《明史》和抄录了诸多典籍。

不过他存放书籍的绛云楼却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了一场大火直接焚烧了诸多典籍。

钱谦益这人有才,有名、有钱,唯一不够好的就是不够坏,从他迷途知返收拢典籍,偷偷编撰《明史》就能看出来。

他要是肚子里的坏水多一点,哪里还有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活路。

虽然薛仲不喜欢钱谦益这种官迷,但是薛仲也不讨厌他,毕竟在那种大环境下,投降清朝的官员名士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