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明汉 > 第七十章 论铁甲舰

薛仲当然不知道两船的内部构造,但这两艘船都有一个特点,这个就是傻子都知道,这两艘船都是铁甲舰!

要知道第一艘钢铁船得到一百四十多年以后才出现,而自己完全可以抛出阿基米德的定理来糊弄过去这些人!

“咳咳!薛询!拿纸和笔来!”想到就做一向是薛仲的抄袭格言。

在将薛询拿来的纸笔铺好后,薛仲开始将脑海中后世船只的样子画出,等薛仲将图的最后一笔画完后,他身边早已围绕好的数位师傅顿时懵逼了。

“大人?”

“嗯!”听到有人叫自己,薛仲立马拍了拍手掌,胸有成竹的回答道,而听到薛仲回答的执事一脸尴尬:“大人,您好像漏画了桅杆和帆啊……”

“哈哈”听到执事的问题,薛仲差点憋不住笑出声,随后薛仲将蒸汽机还有钢铁战船的事情一一告知执事与几位围观的船工师傅。

“大人!铁器怎可造船?这铁器入水便沉,不似木头可漂浮,就算蒸汽机一开动便可带动船只,但蒸汽机一停,这船不就沉了吗?”

面对薛仲的解释,一名年岁较大的老师傅主动质问道,而薛仲也知道单凭自己说,这些师傅一定是不会相信的,

因此薛仲立马让薛询找来了一个铁锅,顺带将其丢入水中,而铁锅自然没有没落下去。

“看到没?铁锅没有沉入水中就是因为浮力,而我们造铁甲舰自然也要借助浮力,浮力能使船只漂浮在水面,而蒸汽机能使船只航行,如此一来,铁甲舰不就成了吗?”

薛仲一边指着漂浮在水中的铁锅,一边拿起自己的图纸比划道。

船厂内的老师傅在听到薛仲的理论和看到铁锅入水不沉的现象后,终于相信了薛仲的话,不由得鼓起掌来。

只有人群中的船厂执事在高兴过后一脸难堪打得说出了自己刚想到的最大问题:

“可是大人!这一艘船如果用钢铁制造,那所耗费的钢铁可是个天文数字啊,而且,我们又如何将钢铁连接起来呢?”

“呃….”很明显,薛仲也没想到这个问题,后世是用电焊的,自己又不是学电焊的,那该怎么做?

而且钢铁船所用的铁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今年石碌铁矿的产量换算过来也不过一万五千吨不到罢了…..

“叔父!关于连接钢铁这事我知道,昨日我们不是去军工厂看过吗?厂里的师傅把加热的铁块击打在钢板之间,不就让钢板连接起来了吗?”

站在薛仲背后的薛询看到自家叔父半天不说话,还以为薛仲忘了,于是沉默了两天的他主动的开口了,而他这样一说,直接让薛仲等人茅塞顿开。

高兴的薛仲立马大力的拍了拍薛询的肩膀。

“好家伙,我果然小瞧你小子了,你们也都听到了吧!你们不妨让人去问问李师傅等人,看看方法可行否?”

拍打完自家侄儿的薛仲立马转身向船厂的诸位师傅交代道,而船厂执事也立马回过神来,兴致冲冲的让人骑着快马赶紧去问话。

琼州船厂到石碌军工厂的路程不过一百里,过了一个半时辰,前去问话的学徒才喘着大气跑了进来:“执事!李师傅说可行!!!”

“哇喔!!!!”

听到这话,坐在船厂内休息的众人立马欢呼起来,钢铁战船,这可是青史留名的机会啊。

古今往来第一次出现铁船,这让诸多师傅不得不激动,而问话的学徒也在薛仲和诸多师傅欢呼过后慢慢开口:

“大人!李师傅说”可以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铁板要打多厚。如果是五寸的话,依图纸的船,大概需要一万名工匠,五万石钢锭,捶打锻接五年半年才能做成,不过如果图纸的铁船做小些的话倒是能快些,如果制成长十二丈,宽三丈高三丈,铁板厚一寸的话,需用工一万名、钢锭两万石、大约只需要一年的时间”

说到这里、学徒也将这次李铁匠的所有话给传完了。

长十二丈、宽三丈、高三丈,厚两寸那也就是长三十六米、宽九米和高九米,厚近三厘米了,这种级别的铁甲船绝对能横扫十七、十八世纪的所有船队了,薛仲听到这里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自己未来三年的目标都是在北方,这些铁甲船不用很多,只要五六艘再加订铁板的一些蒸汽木船,那南洋也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等我回到总督府,会让薛方拨五十万两银子给你,你先做出十艘订铁板装甲的蒸汽木船,等过了年,我再每年拨一百五十万两给你,务必给我在三年内造出六艘铁甲船和三十艘装甲木船”

在思绪拉回来后,薛仲立马对船厂执事下令道,而船厂执事也十分果断的接下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在安排完船厂未来三年的任务后,薛仲难得的带着薛询去海边钓了钓鱼。

海面来往的疍户都抢着和薛仲打招呼,原本两广的疍户很受汉民歧视的,但自从薛仲接管两广后,一边收购疍户的鱼获,一边将疍户安置到一些少民的村落,这些疍户都很尊敬薛仲。

“叔父!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花几百万两银子造船,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辽东的建奴吗?”

海岸边,枯守着鱼竿的薛询看薛仲的心情很好,试探着的询问道,而薛仲听到薛询的话,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沉思了一会后开口说道:

“自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我们汉人就笃守儒家文化的熏陶,询儿!你可曾想过,为何汉朝与隋唐的士大夫都能马驾驭大军,而宋朝就不行呢?”

“我朝虽然立朝之初,太祖有意重振武风,但英宗土木堡之后勋贵大权旁落,若不是文官只顾党争,我们勋贵估计都没有今日复起的机会,”

“老奴努尔哈赤早年不过李成梁麾下的添膝之犬,如今却成了我朝最大的敌人,若是我们立朝之初便打下大大的疆域,老奴他们这些氏族那里还有南下的机会?”

“早就被冷死在漠北深处了!前元的疆土何其广袤?琼州不是自我来后才变得一年三熟,而是在我之前便如此,如果这种地方我们能多有几个,那哪怕是灾荒之年,我们也能安然度过。”

“可是叔父,哪怕有再大的疆土,那些文官中的贪官污吏还是会盘剥百姓!这大明始终还是要靠我们的!”

面对薛仲的理论,年纪虽小的薛询却不这么想,作为被文官欺压多年抬不起头的勋贵嫡系,薛询早就看文官不顺眼了,而薛仲听到薛询的幼稚之言也不禁一笑:

“询儿!祖父是勋贵吧!可即便如此,京营之中的空饷名额还是越来越多,这又怎么解释呢?”

“这…..这……”

听到自己叔父说自己祖父的不是,薛询有意反驳,但却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毕竟薛仲说的是事实。

“哈哈!不必慌乱!勋贵和文官都有贪污的人,贪污的原因分两种!一种是仅凭俸禄无法养活家小,一种是贪婪!”

“面对前者,我们就要正视是否朝中政策出了问题,由此做出改善,而面对后者……”

“哼!锦衣卫北镇府司的诏狱就是他们的归宿!询儿!你要知道,唐玄宗时期张九龄为相时百姓士子无不以其为目标,唐朝也因此得到了一批自清的能吏,但李林甫、杨国忠位后,唐朝却得到了一批贪污腐朽的官员,这就是王朝的悲哀!”

面对薛仲说出的话,年纪尚小的薛询只是稍微理解了一点,但这却不妨碍他对自家叔父的崇拜:

“叔父!我懂了!贪污腐朽的不是儒家!而是朝堂的儒家!若朝中官员人人自清,那天下百姓与士子自然向其学习,若官员贪污,那百姓也自然以名利为目标,整个王朝都以钱财利益为所需,用儒家的话是,先修身,再治家,而后平天下,先提升自己的才能与品德,再提升家邸中亲人的才能与品德,最后以才能品德使天下人皆知道品德与才能的重要性,才能做到路不拾遗,老有所依!”

听完薛仲的解释,薛询虽然还小,但是生长于武勋家庭的他看事情还是比较理智的,当下就举一反三的回答起了薛仲的话。

“哈哈!询儿果然聪慧!没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此理,官场亦是如此!但官场更重要的是审时视度,众人皆清你自清,众人皆贪、你需装贪再清!狼豹之中涌出猛虎,那狼豹自然会先解决不与他们一样的猛虎,你记好了!这便是官场的御人之道。”

说着薛仲一挑鱼竿,将钓起的海鱼装入木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