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科幻网游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出旗号

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出旗号

看到讨论激烈,西凉出身的麴义觉得不站出来不行了。

他说道“这打仗是要步步为营,不可能还没灭掉公孙瓒,就想着和西凉军决战。即使强如我军,也不能同时打两场大战役。”

“更可况那西凉军战力不俗,如果贸然在不熟悉地形与敌军交战,那我军是救援都来不及。”

麴义一开口,军中众将就安静下来。

淳于琼也在,他之前虽然得袁绍授意,不时压制麴义和河北众人,但由于能力所限,根本无法反驳麴义。

所以,麴义一开口,基本上众将安静,田丰认可,袁绍愈发怒火中伤。

“岂有此理!”

袁绍大怒!站起来拔出宝剑,怒道“再有灭我军威风,长敌人威风者,斩立决!”

众文武战栗听命,谁也不敢多说一句。

显然,只有袁绍的主意,才是真正有效的命令,其他人的只是一种参考。

袁绍朗声道“我军可以在剿灭公孙瓒的同时,救援上党,击退童逆。这事在上回已经谈定,谁也不得动摇军心。”

“传我号令,我部继续围困易京城塞。袁谭部可根据情况,驰援上党。张合率部,南下支援袁谭,好好努力,将功赎罪。”

“诺!”

整个态势上,新西凉军已经通过各方调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北部的代郡方向,去卑与张燕虽然还没发起正面决战,但成功地吸引了袁绍部分精锐兵马的注意。

如果其他方向突然有变,这里也可以进一步扩大战果,甚至直接拿下代郡和上谷,彻底将对方赶出太行山北麓。

上党方向,童远四万五千兵马将张杨压制在各个城内不敢乱动。壶关附近的审配也是固守原地,并无出战的计划。

邺城的袁谭大军,已经汇合郭图、颜良、文丑的两万精锐。

袁谭本意是立刻西进,声称与童远决战,实际起到驱逐救人的效果,为自己争一个好名声。

郭图、辛评一心支持袁谭,希望他再创功绩、赢得美名,正式被袁绍树立为继承人,所以也支持这个方案。

相反,审配表示上党形势恶劣,但童远军似乎没有大规模攻城的计划。目前,除了郡中较为偏远的几县,因为新西凉军气势太盛,开城投降外,其余各地还没有被强攻的迹象。

他认为救援大军可以再等待一阵,等到敌军疲惫的时候,再一举西进决战。

颜良、文丑也是一样的态度,他们虽然以勇猛无畏着称,但不会不考虑士兵的体力消耗,就贸然决定出击。

可是在袁绍的同意下,袁谭压过审配、颜良、文丑的意见,不等第二波张合兵马到达,就立刻向西开进,准备与童远决战。

他也一改袁绍之前的布置,公然让颜良、文丑打出旗号,起到震慑威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援助上党。

这是郭图给袁谭出的主意,他认为袁谭如果真的和童远大战,估计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终究会有人背后说三道四。

还不如大张旗鼓,把八万大军的气势和颜良、文丑的旗号都亮出来,争取吓退对方。

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乃上上之策,可谓用最小的损失,换最多的回报。

他抱着这样的心态劝说袁谭,没想到袁谭也是一般的想法。

两人一拍即合,当然就以“亮肌肉”的方式,震慑童远。

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童远的目标根本不是上党的土地,而恰恰是他们亮出来的肌肉。

“报!袁谭兵马已经进入太行八陉中的滏口陉,对方前锋是颜良。”

“竟然是他!”

新西凉军无人不知颜良的厉害,那一年猛将黄於、陈沟双战他还是略微逊色,幸亏勇蛮营将他身边兵马杀光,才取得一些优势。

童远之前已经得到张录传来的消息,知道颜良、文丑可能会突然出现,所以早有心理准备。

他说道“来的正好,如今袁绍、沮授、田丰不在,光有颜良、文丑这两个猛将,正好可以分别击破。”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计划行事,完全不和对方交手,全军向北撤到上党郡北部。然后采用杨阜先生的计策,做出不战也不退的态势。”

“诺!”

新西凉军在袁谭大军靠近上党的时候,全军向北撤退,盘踞在上党北部,清漳水的上游一带。

这个区域虽然多是山地、丘陵,但南下上党、壶关不过数日时间,而且可以通过一条沿着清漳水的山路,威胁到滏口陉关键的涉侯县国。

新西凉军选择这个位置,就是让袁谭大军不得不北上,进入预定战役区域。

另外,新西凉军携带大量牲畜、粮草,甚至让匈奴人一边侦查,一边放牧,做出非常松懈的样子。

袁谭得知情报,认为新西凉军牲畜、辎重很多,数个月出征已经松懈下来。而且他们就在上党郡北部盘踞,摆明是看准机会要继续南下进攻。

袁谭决定要驱逐就要做得彻底,他命令颜良部火速开进,亲自带着文丑等大军紧随其后,让郭图领两万郡县兵与张杨汇合。

颜良部虽然连续行军近千里,但依然贯彻执行命令。他让大军列阵慢行,迷惑敌人,然后带领三百精锐,奋勇突袭,重创匈奴单于呼厨泉的斥候,截获牛羊数百。

袁谭大军也随即跟上,上党郡一半领土被他直接收复。

张合也率领后队人马,快速行军近千里,到达涉侯国,保护大军的后路。

大喜之下,他立刻给袁绍报喜,让壶关一带的审配,也供给他一批粮食辎重,以缩短补给线,方便大军的继续追击。

颜良、文丑认为大军应该在入冬之前决战,然后返回邺城,不在寒冷遥远的山区过冬。

因为大军足足有八万人,其中多数是比较贫困的佃户和农户,一旦进入冬季,没有御寒衣物的他们,除了坚守城池营寨,几乎无法执行其他任务。

而对手是长期生活在并州的兵马,而且有大群牲畜供给,皮裘毛衣数量夸张到每人都最少一件,非常适应冬季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