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宋帝国龙腾四海 > 第24章 三军由济王统帅

赵栩朝他拱拱手,低眉顺眼道:“儿臣不敢,儿臣只是就事论事。不是有句话吗,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咱们现在亡羊补牢还不算晚,只要咱们大宋从现在开始重视军事,给武将一些发挥的空间,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外御强敌,内平叛乱。”

“哦?那你能说说,我该启用谁吗?”

这建议他能说吗?说出来不会被怀疑勾结外臣、意图谋反吗?

看到他犹犹豫豫不说话,赵佶心中有数,“你放心大胆的把你想的说出来,今天就是咱们父子谈谈心,我恕你无罪!”

话说到这份,赵栩也就不再犹豫,“父皇,儿臣认识的武将除了呼延灼再没第二个,但是要说其重用谁,儿臣倒是有点想法。”

赵佶听着有趣,向后靠在椅背,端起茶喝了几口,赵栩很有眼力劲,很自然的拿起茶壶给他续满杯。

“父皇,远的不说,就说前些年抗击西夏,就涌现出大量优秀武将,比如说种师道、姚平仲、刘延庆、王渊、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很多人,大宋其实并不缺乏武将,但是他们都官职低微,很难得到重用,我建议应该对他们提拔重用,整军备武。”

见到父皇赵佶不断颔首,赵栩更加从容,“说完武将,我再说说和军队有关的兵部。

咱们朝廷之所以要有军队、有兵部,就是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和军事有关的将领、主官,都必须是强硬派,决不允许这里面出现求和派。”

说的兴起,赵栩直接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一口喝下。

“谈判求和签订协议,那不是武将该做的事情,他们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战必胜、攻必克!

所有意志不坚定的人都必须从军队和兵部调走。”

“好!”皇帝赵佶被他说的激情澎湃,激动之下连续闷下好几杯热茶。

直到赵栩告辞离去,皇帝赵佶依然还待在御书房中写写画画,不时还停下来沉思,“我该怎么安排栩儿呢?”

赵栩和太子赵桓兄弟情深,赵佶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太子赵桓是嫡长子,虽然性格懦弱、没有主见,但他做事勤勤恳恳、小心翼翼,从无差池,要想废长立幼,他赵佶找不到任何理由。

敢作敢为、心思敏捷的赵栩越来越得到他的赏识,赵佶现在担心也越来越重,唐太宗李世民搞得玄武门事变骨肉相残,他不希望在自己的儿子身再次发生。

他不放心赵栩,也不放心把大宋江山交给太子赵桓,还有道家仙师曾经和他说过皇九子赵构更有帝王之相,赵佶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他不得不早做打算。

如果,这大宋江山所托非人,将来造成的祸患将会是毁灭性的。

第二天早朝,见到济王赵栩在列,又有官员出列参奏赵栩。

赵栩心中好笑,他们的初衷真的是因为新课本的事情吗?

赵佶和赵栩心中都跟明镜似得,他们知道这些士大夫真正想的不是什么歪理邪说,而是因为当初宋太祖那句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们见到身为亲王的赵栩掌握权利,为自身利益考虑,他们不得不前仆后继。

就因为这句承诺,自太祖皇帝以后,各代大宋皇帝无不受到士大夫们的胁迫,科举取士均被这些文人士大夫把持,皇亲国戚很难再有人得到一官半职。

大宋开国,沿袭唐制,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后来就名存实亡,也就是宗亲府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学有教。

宗王却半分官职没有,又不允许参加科举取士,不衰败都不行,有些三代以外的宗亲甚至生活窘迫,生活无以为继。

反而是那些文人士大夫、世家望族,逐渐聚敛大量的社会财富,身边聚拢更多文人才子、把持朝政。

赵佶轻哼一声,“你们有谁去过新学堂,有谁看过新课本,都是人云亦云。从今往后谁再在朝廷之污蔑济王,先杖责30。

散朝后每人领一套新课本,都回去好好研读!谁再有异议,也编一套课本来给朕看看,没那本事以后就给我闭嘴!”

朝堂之瞬间寂静的落针可闻,那个要弹劾赵栩的官员也灰溜溜退了回去。

见再无人参奏,兵部侍郎李纲侧身出列。

“启禀皇,刚得到战报,宋江忠义军目前在江南同方腊交战正酣,双方都损失惨重,宋江指挥使请求朝廷增派援军。”

赵佶听说双方损失惨重,心中大喜,但又想起昨晚赵栩的建议,于是问道:“我记得,前些年抗击西夏之战,涌现出不少优秀将领,什么种师道、韩世忠、张俊、刘延庆、姚平仲等人目前都在哪里啊!”

李纲拱手道:“目前这几人都在军中,驻守山西、河北一线。”

皇帝赵佶满意道:“恩,要知人善用,有才华的优秀将领要给他们足够空间发展,你们看看哪个合适,举荐一下。”

童贯近前一步出列,“启禀皇,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刘延庆作战勇猛无敌,可堪大任!”

李纲也沉声说道:“臣举荐保靖军节度使种师道。”

赵佶心中大喜,“我大宋看来不缺大将之才,这样吧,让他们二人尽快回京。

各领禁军一万先去兖州,协助呼延灼将军消灭王庆一伙流寇,然后再三路大军一起乘船南下,剿灭方腊。”

命令一下,百官大惊,左丞相吴敏奏道:“皇,行军打仗最忌讳令出多门,这三路统帅没有主事之人,恐怕……”

赵佶假装糊涂,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哎,看我这脑袋,这么大事情都忽略了!

你们这满朝文武大臣我看也没有带兵之才,也就童爱卿尚可,只是童爱卿年纪已高,不适合再长途征战,要不你们看看谁能胜任?”

皇都这么说,主动请缨的也要好好琢磨琢磨。

这里面最郁闷的莫过于童贯,刚才吴敏出列就是他撺掇的,没想到皇一句话就把他给否定了。

看到没有人说话,倒是那李纲跃跃欲试。

赵佶看在眼中,有些不悦。

“行了,你们既然不说就不用说了,次打宋江,济王赵栩指挥若定、智计百出。

这次三军又在兖州会和,等剿灭王庆后,就由济王统帅三军吧!

兵部、户部安排好后勤事宜,退朝!”

百官此时错愕当场,怎么就退朝了呢,这都哪跟哪儿啊!

可事已至此,也不容他们反驳,齐齐跪下,三呼万岁!

***新书求鲜花、求评价!这个数据对新书很重要,烦请看到这里的大大们动动手指,鲜花评价来一波,给作者一点写作的动力!如果数据漂亮我会加更呦!

目前成绩不理想啊,鲜花,评价票,评论少的可怜,大大们不要吝啬啊!作者君跪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