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二要造反 > 第063章 兵临潼关

大业十二年十一月,宇文述卒于江都,追赠司徒、尚书令、十郡太首,谥号为恭。

宇文化及承袭父职,掌管江都三十万大军,为了巩固势力,排除异己,遂向隋炀帝进言:

“微臣闻报,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与王世充交往甚密,似有反意,陛下宜早作打算。”

在李二记忆中的历史,宇文化及在大业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18年,在江都发动叛乱,隋炀帝被逼自杀。

王世充是在隋炀帝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19年称帝,年号开明,国号郑。

而在这个大唐,王世充在大业九年,就已经在洛阳称帝了。

大隋比李二记忆中的历史乱得更快,反王也更多。

隋炀帝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多做一天皇帝是一天,对于镇压反王,他没什么兴趣。

他甚至向全天下的反王宣布,他只要江都,其它的地方,反王们爱怎么折腾都可以,别去打扰他享受人生就可以了。

宇文化及要对付裴仁基,隋炀帝不是很愿意,怕把裴仁基真的逼反了。

因为要依靠于文化及去守护江都,隋炀帝也不好太逆其意,在于文化及再三请求之下,只得同意。

隋炀帝说道:

“宇文卿家,你想要怎么对付裴仁基?

依朕看,可让裴仁基去攻打反王,胜了,表示他还忠于朕,不肯出兵,则反心昭然若揭。

宇文卿家,让裴仁基攻打哪一路反王比较好?”

宇文化及并不知道二贤庄单雄信已经离开大唐,想起儿子宇文成隆死在二贤庄,而二贤庄的庄主单雄信是大唐大将。

正好让裴仁基和大唐打个两败俱伤,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如果裴仁基攻不下潼关,他可以趁机向隋炀帝进言,让宇文成虎夺了裴仁基的总兵之位。

一念之此,宇文化及说道:

“大唐势大,李二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威胁到大隋的江山,潼关离山马关不远,裴仁基如果能灭掉大唐,陛下的江山无忧矣!”

隋炀帝说道:

“李二犹如沉睡的猛虎,惊动了他,朕的江都危矣!”

宇文化及说道:

“李二要对江都用兵,走水路是最佳的选择,而要走水路,必须要先夺取王世充的洛阳。

李二如果与王世充打个两败俱伤,将无力再进攻江都,陛下的江山无忧。”

隋炀帝大喜,遂下诏命裴仁基为兵马大元帅,并以宇文成虎为监察御史,即日起兵,攻打潼关。

宇文成虎是宇文化及第三子,作为监军御史,与裴仁基一起守护山马关。

山马关离潼关也只有一百多公里,有裴仁基负责镇守,宇文化及为了拉拢裴仁基,向隋炀帝进言,让宇文成虎做监军御史。

裴仁基对大隋忠心耿耿,不肯同流合污,与宇文世家保持距离,宇文化及怀恨在心,一直想将之除掉,让宇文成虎替而代之,只是没找到机会。

洛阳的王世充称帝,山马关和你江都被分开了。

潼关易守难攻,而大唐人才济济,裴仁基如果久攻不下,宇文化及可向隋炀帝进言,让宇文成虎替而代之,再找机会除掉裴仁基,山马关就是宇文世家的了。

却说,隋炀帝的诏书经过千山万水,终于来到了山马关。

裴仁基只有十万兵力,让他去攻打潼关,这不是让他去送死?

大隋分崩离析,反王四起,只有登州靠山王杨林和江都的宇文化及的兵力比较多,由于路途遥远,却也不可能过来支援。

裴仁基不懂隋炀帝为何下此诏书,为表忠心,只得出兵潼关。

裴仁基有一儿一女,儿子裴元庆,女儿裴翠云,都是勇武无比,随裴仁基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大隋反王四起,裴仁基坚守山马关,王世充多次攻打,都是损兵折将而归。

见父亲真的打算奉诏出兵,裴元庆说道:

“父亲,昏君无道,听信谗言,让我们去送死,唐皇仁义,我们何不投靠?”

裴翠云说道:

“以女儿之见,父亲先斩宇文成虎,再自立为王,我们也可以去争霸天下,好过为昏君去卖命。”

裴元庆虽然只有十五岁,剑眉星目,颇为英俊,是练家子,身材非常的匀称。

裴翠云年方十八,生得虎背熊腰,一张脸蛋还算精致,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概。

裴仁基喝道:

“你们想坏为父忠义之名?须知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

裴翠云嘟囔道:

“父亲整天把忠义挂在嘴边,难道忠义能当饭吃?真是无趣至极。

昏君让我们一家去送死,难道我们为了忠义真的要去送死?就不能反抗?”

裴仁基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忠义而死,万死无悔,你们再敢胡言乱语,休怪为父不顾亲情,以军法处置。”

裴元庆,裴翠云见裴仁基主意已定,无可更改,也没有再劝。

裴仁基留一万兵马镇守山马关,带着九万兵马,命裴元庆、裴翠云为先锋,向潼关而去。

望着三父子的背影,宇文成虎心中冷笑道:

“山马关很快就是我的了,先让你们威风一阵吧,你们很快就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