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二求我做太子 > 第四十三章 赵节的一天(5/5)

第四十三章 赵节的一天(5/5)

就在李恪离开安京县的第二天,安州刺史府在经过赵节不屑的努力后,终于迎了正轨。

安州别驾程浩淼,安州司马阮正志等人也都回到了刺史府。

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称为佐官,其实并没有职权,朝廷往往以其品高俸厚安置闲散官员。

在安州程浩淼等人都是作为赵节的辅官存在,具体的事宜还需要诸位参军去做。

午司户参军谢天宇找到了正在办公的赵节。

“谢参军前来所为何事?”赵节看了眼谢天宇,问。

“回大人,下官有要事禀告。”谢天宇看了眼赵节,回道。

“讲。”

“您可得帮帮属下啊!”谢天宇一脸委屈道。

“怎么了?你先说。”赵节问。

“安州都督府接管了我们的户籍。”谢天宇一脸委屈的继续说道。

“他们说要接管你们就给他接管?”赵节怒道。

“我们不让不行啊!他们拿着吴王殿下的手谕,我们也只能听命。”谢天宇委屈道。

“户籍接管就接管吧。”赵节虽然不愿意,但是户籍对他也没有那么重要,顺口问道:“粮仓的事情你办的怎么样了?”

“我正要跟您汇报呢。”谢天宇一脸委屈道:“今天午,华夏商会的人来把我们仓库的所有粮食都拉走了,还让我们在三天之内,补足借用他们的50万旦粮食。”

“什么玩意?”赵节吃惊的问。

“华夏商会把粮食拉走了,还让我们坏五十万旦粮食。”谢天宇再次重复了一遍。

“我们粮仓的粮食什么时候都成他的了?”赵节不忿道:“粮仓内可是有一千多万旦粮食啊!”

“赵刺史,我想你搞错了。”谢天宇解释道:“我们粮仓什么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

“不是......”

还没等赵天宇开口,谢天宇解释道:“你说的应该是吴王府的粮仓,那是人家吴王自己的私人粮仓,跟咱们刺史府没有任何的关系。

我们粮仓的粮食是有100万旦税粮。

前几天已经全部调给了其它受灾的地区,除此之外还向华夏商会借了100万旦粮食,如今人家拉走了五十万旦,我们还需要再还给人家五十万旦。”

“我们安州的粮仓什么时候成了它吴王府的私产?”赵节气愤道。

“我们安州有安州的粮仓,吴王府有吴王府的粮仓。安州的粮仓肯定是官府的产业,人家吴王府的粮仓肯定是人家吴王府的私产,这有什么问题吗?”谢天宇问。

“吴王府粮仓的粮食怎么成了吴王私有的了?”

“人家粮仓的粮食是人家自己收来的,当然是人家的私产了。”谢天宇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说道:“难不成,人家吴王府的花钱给我们刺史府囤粮食?

人家也不傻,怎么可能会这样做呢?”

“......”赵节一时之间被说的哑口无言:“这......”

“我的刺史大人,您也别这呀哪呀的了!赶紧帮忙想办法解决这五十万旦的粮食问题吧!这问题要是不解决我们户曹就没办法展开工作了。”谢天宇抱怨道。

“本官往哪给你想办法?”

“这就不是下官的事情了,反正下官已经给您汇报过了,以后出什么事情,还得是您担着。”谢天宇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说道。

“滚!滚滚!”赵节咆哮道。

“.......”

见状谢天宇悻悻的离开了。

房间内,赵节气愤的将公案的书籍扫落在地,心中满是怒火。

这个时候,司法参军走了进来。

一脸笑笑的走到赵节身旁,恭维道:“刺史大人,您别跟他们一般见识。这些人都是小人得志,您没必要为了他们动怒。”

一番恭维之后,赵节的心情倒是好了不少,问:“你有什么事要向本官汇报?”

“大人,下官这是个小事。”司法参军李志文开口道。

“什么事,说吧。”

“下官今天午去牢狱看了下,我们安州牢狱内一件像样的刑具都没有,捕头大多也就一件衣服,连把趁手的武器都没有。”李志文一脸憋屈的说道:“您说这样的囚牢怎么能关住人?这样的捕头,怎么能抓住逃犯?”

“不是!本官没来之前你们都是怎么办公的?”赵节气愤的问。

“您没来之前我们也不办公啊!”李志文笑嘻嘻的说道:“这不是您来了吗?下官等人才有了为民请命的机会不是?

只不过,这为民请命也是需要成本不是?”

PS:最后一章求鲜花和评价票,又是一个数据没有变动的一天。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