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二求我做太子 > 第十四章 应对之策(4/8)求鲜花,

第十四章 应对之策(4/8)求鲜花,

商本逐利,这无可厚非。

但是,这个逐利也要分什么时候。

李恪生性闲散,但也胸怀家国,心系百姓众生。

对于这种敲骨吸髓,致黎民百姓于不顾,猛发国难财的世家大族,自是厌恶至极。

养心斋五楼。

由于李世民临时征用了吴王府,李恪也只能暂时将办公地点转移到了这里。

至于衙门?

除了刚到安州的两年,李恪去过那么几次之外,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驾临了。

衙门的地址在哪?李恪恐怕都不一定能想得起来。

参加这个小会议的总共没几个人。

除了李恪之外,有长史权万纪、华夏商会副会长李道才、安州刺史韩洪宝、粮储司司长刘浩乾等人。

“这是粮商们的计划内容,你们都看下吧。”李恪顺手将影阁传来的情报交给权万纪,让他们几人传阅。

影阁是李恪为了掌握大唐各方面消息所缔造出来的特殊组织。

组织内部等级森严。

除了影阁的阁主和两位副阁主之外,谁都不知道影阁的幕后主人是谁。

影阁内部分为阁主、副阁主、王牌影子、金牌影子、银牌影子、铜牌影子。

影阁的影子遍布大江南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将信息发送到影阁,然后由影阁阁主负责删选出重要的信息,整理之后交给李恪。

每年李恪光是在影阁的花费就高达百万贯,这些年一直闲置,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这次,还是李恪第一次主动让他们完成一件事情。

目前看来,效果还算不错。

“殿下,这消息您是从哪得来的?”刘浩乾愤慨道:“这些人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为了一己之私,视百姓生命如草芥!

此等奸商,还请殿下严惩!还百姓以公道。”

“如今汛情越来越严重,此时粮商又这般做法,受苦的还是灾民啊!”安州刺史韩洪宝忍不住叹息。

“殿下,需要我们华夏商会做什么吗?我们商会的粮商手里也有不少粮食,虽然解决不了什么大事,但多少能维持一段时间。”李道才请示道。

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权万纪,此时也开口道:“殿下召集我等,想必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这几人中,权万纪追随李恪的时间最长,也是对李恪最了解的人。

李恪此时召集众人来,为的不是征询意见,而是让众人执行他的决定。

所以,权万纪并没有抱怨那么多,而是直接请李恪吩咐。

这等跳梁小丑般的粮商,搞出来的所谓谋略,在雄才伟略的吴王殿下面前,只不过是场闹剧罢了。

权万纪深信,只要吴王出手,这些人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李恪扫视了一下众人,缓缓开口道:“陛下从剑南道和河北道调拨过来的粮食还有七天左右到达。总粮食大概有三百万旦。

以目前灾民的消耗速度,一天需要消耗掉大约5万旦的粮食。

以目前的灾民规模,紧急调拨的粮食倒是可以维持两个月。

现实情况是,汛期依旧没有停息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长江下游的很多州县将会受灾。

灾民的数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势必会大大增加。

这种趋势加剧下去的话,父皇调配过来的粮食连一个月都扛不住。

到那时,粮价飞涨,灾民食不果腹,势必会酿成大祸。”

“殿下,我们粮储司还有将近三千万旦的粮食,只要投放出去,赈灾应该没有问题。”刘浩乾建议道。

“这次赈灾肯定是要用到我们粮储司的粮食。”李恪先做了承诺之后,继续说道:“但我们也不能傻乎乎的把自己的家底全部都投到赈灾。

在使用粮储司的储备粮过程中,既要达到赈灾的效果,也要让粮储司利益最大化。”

“这恐怕不行。”刘浩乾面色难看道:“现在粮食的价格这么贵,我们要是高价出售,跟那些黑心粮商又有什么区别?”

“刘司长,你误会殿下了。”这时,权万纪开口阻止刘浩乾继续说下去:“殿下,您心中一定有了万全之策。

我等听您的吩咐行事就行。”

“诸位听令。”李恪正色道。

PS:今天的鲜花和评价票基本没有动,伤心。有在看的书有可以评论区互动下吗?是我写的太差?还是没有槽点,怎么没有人评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