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二求我做太子 > 第一章 酒池肉林

(架空历史)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

进入八月以来,南方连日暴雨,长江沿岸洪水多发,朝廷一连拨付了数百万担粮食赈灾,可随着洪灾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难民人数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成倍增加。

大唐国库内的粮食所存不多,市面的余粮也被各大世家搜刮干净。

短短数日的功夫,东西两市两市价格就翻了五倍有余。

长安城,太极宫。

“陛下,沔州八百里加急!”

李世民打开奏折,看了一会,脸色越发沉重。

身旁的梁国公房玄龄前接过奏折,看了看,宽慰道:“陛下切莫着急烧火,臣已经着户部征调全国各地的粮食去江州、鄂州等地赈灾。

陛下您受命于天,勤政爱民,体恤民情,相信用不了多久,灾情便会退去。”

“国公就不要再宽慰朕了。”李世民叹息道:“短短数日,长江沿岸已有数十州遭灾,灾民有数百万之多。

灾情不退,朕寝食难安!”

“陛下体恤万民,此乃万民之福。”房玄龄继续建议道:“若是陛下心有不安,不妨派一位皇子代您前往江州等地监督赈灾,以安陛下龙心。”

听完房玄龄的话,李世民忍不住有些头疼,最近这段时间,太子行事越来越出格,四皇子李泰也没怎么安生。

两人你争我夺,斗的他着实有些头疼。

“吴王是在安州吧?”李世民自问自答道:“安州也在长江沿岸,紧邻沔州、复州等地,按说安州的灾情汇总早都应该到了,为何没人呈来。”

“回禀陛下,安州近段时间倒是有简报传来,不过并不是灾情汇总。”一旁的御前太监元禄解释道:“前几天,吴王奏陛下洪恩,安州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这逆子又在搞什么鬼?”李世民下意识的说道。

自从四年前免了他安州都督,并削减封户三百户之后,这小子倒是老实了很多,不过总喜欢捣鼓点奇奇怪怪的东西。

几年下来,原本对吴王颇有不满的权万纪,言语之中也多少溢美之词。

看样子,这小子真的洗心革面了?

安州地处山南东道,下辖七个县,分别是钦江县、遵化县、内亭县、灵山县、南宾县、合浦县以及安州治所安京县。

自从贞观十一年李恪被封到这里之后,便从来没有挪过窝。

身的官职和封地虽然被李二来来回回砍了很多刀,原本拜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

贞观十二年,受乳母的儿子“博簺”牵连,被罢免之后,过了没多久李恪又一次被任命为安州都督。

贞观十三年,废除世袭制诏之后,李恪转任安州刺史直到如今。

安京县,吴王府。

真个吴王府南北1380米,东西1140米,占地约为2359亩。

这个面积相当于整个唐朝大明宫的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两个紫禁城的大小。

吴王府内石砖铺路,道路整洁,入门处有多辆奇奇怪怪的钢铁铸成的车子。

王府分为府邸、花园、工坊、马场、乐坊、游池等几个部分,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拥有各式建筑群落100多处。

权万纪匆匆忙忙赶到了吴王府,问了问门口的侍从,这才知道李恪此刻正在游池戏耍。

于是骑府门口的怪异车子,便往游池处赶去。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显然早已驾轻就熟了。

偌大的吴王府全都是由李恪设计并主持修建,其中,游池是李恪最满意的地方,却也是权万纪最讨厌的地方。

游池有9个24平方左右的池子组成,池内常年装满了果酒、啤酒、葡萄酒等各式各样的美酒。

酒池的旁边竖立着各式各样的钓钩,吊钩挂满了各式各样经过厨房处理的肉食。

钓钩之下,由吴王亲自设计的奇怪火具。

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调料以供吴王不时之需。

游池的名字起得虽好,但它其本质就是酒池肉林的翻版。

不!比酒池肉林更为奢靡!

权万纪看着在酒池内与几名女子戏耍的李恪,眉头紧蹙道:“吴王殿下,下官有要事禀告。”

“老师,都说您多少次了,不用这么拘谨。您有什么事,直接说就好。”李恪一边漫不经心的回复,一边继续与怀中的几位漂亮美人戏耍。

“长安传来消息,陛下微服私访,亲自前来督办赈灾事宜。”

“哦,陛下来就来呗,跟本王有什么关系?”

“殿下,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准备?”

“有所准备?你是指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