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穿越崇祯搞改革 > ——009章 科举 改制

崇祯元年,三月十五,皇极殿,大朝会,一如往昔,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参加廷试的三百五十三人已在殿外丹塌下排队恭候。

明制殿试考试就一个题目,就在大殿广场露天考试,下雨则在廊下。

对殿试,历史的崇祯帝也是并不怎么看重士子熟悉经书的程度,而是希望从中选拔有用之才。例如崇祯元年三月第一次廷试时,他考的是“策”,问考生对国家大事的看法。

崇祯十三年二月会试,大学士薛国观、蔡国用为考试官,取士300名,名列前茅的有邹式金、杨琼。

到三月廷试时,崇祯帝于文华殿召考其中的前48人。

崇祯帝问:“边隅多警,何以报仇雪耻?”

魏藻德对曰:“以臣所见,使大小诸臣皆知所耻,则功业自建”,并陈说自己曾戍守通州的情况。崇祯帝认为可用,即拔为第一名。薛国观拔为第一名的邹式金被抑为二甲,杨琼被抑为三甲。祟祯帝对廷试如此认真,出乎主考官之料。薛国观也因此事顿失恩宠,六月份就被罢职。

崇祯认真的看了所有进士名单,然后让太监找出几份廷试试卷看,然后又拿起名单仔细的看一遍。三百五十三人中,熟悉明末历史的自己竟然只记得一个人,就是史可法。所览卷子都是好文章,无不词藻优美,对仗工整,看来这一次的考试礼部官员还是用了心的。

考试题目就是次早朝拟定的——《北虏寇边,赋税不足,中原旱灾,何以为政》,一千字以的策论,最迟在日落前完成。这些都是往年定制。本来就该鸣炮奏乐,皇帝和百官退朝了。

崇祯却摆摆手,对朝臣们说:“难得今天来了这么多的文职大臣,比哪一次的朝会都多,让外面的臣子没有具体职司的都进来吧,能站下多少人来多少人,别担心外面的考试,有禁卫军看着出不了什么事的。侍卫和太监除了朕身边的也出去一些给大臣腾地方站,皇宫大内也不会出什么事的。”

于是乎,诺大的殿堂,一下子挤进了三四百的官员,有许多品级低的还是第一次看到皇帝,或者说是在这么近的距离看皇帝。

崇祯等群臣站好,品级高的站在前面近处,品级低的围绕周边,也感觉好笑:“今天难得有这么多的臣子朝,就叫做大明朝政治局扩大会吧。看来皇极殿还是太小啊,以后财政好了,需要建一个大会堂,让朝会的臣子都有一个案子一个椅子才好。不要再和朕说是礼制,祖制的话……今天就是想改革这个礼:周公定礼制,孔子开私学,那个时候大家可是席地而坐,不,是席地而跪。汉唐时期大臣朝还可以坐,到了宋代才站着。还有朝会制度,太祖是天天都有早朝,后来的先帝爷们可都没有坚持到底,嘉靖爷,万历爷还有几十年不早朝的,但是不早朝并不是不处理政务,天天都那么三更半夜的为了朝并不能多做事,所以,朕想改革,昨天西洋教士汤若望进了十个西洋钟,改一天十二时辰为二十四小时,子时中为零时,午时中为十二点,到晚又子时中为二十四点,马再是第二天的零点,朕感觉很好很方便,那钟表文化殿,皇极门,乾清门朕都放的有,下朝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并且朕也要召集能工巧匠仿制这西洋钟,用来代替沙漏计时。以后的朝会朕想要取消,日朝改为午下午两次,午为八点到十二点,下午十四点到十八点,阁部在文化殿,武将在武英殿,朕在乾清门御书房,大家各自办公,需要集会,需要开大朝会了可以由朕或者阁部发起,然后在乾清宫开朝会。散会了,阁部议议,觉得好就执行,反正以后朕是不会早朝的。”

看着群臣们开始了交头接耳,崇祯赶忙又说:“第二项,说的是政务,其实就是财政,钱的问题。九边军队要钱,官员俸禄要钱,国家工程要钱,地方灾害赈灾要钱,都是支出,来源只有赋税一项,可是赋税入不敷出,纳粮交税的只有普通自耕农,你们当官的,还有外面那一群即将要做官的,每三年乡试的举子更多,一年又一年的越来越多,那么自耕农和能够交税纳粮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了,赋税不足就不用说了吧,大家都是国家精英,谁都明白的,该怎么办,你们下去了好好议论。士绅不纳粮,商人又不交税,万历皇帝想收点商税矿税,成了与民争利,此民是什么人,大家心里也有数,反正不是广渠门外食不果腹的流民。还有一个海,海禁,片帆不得下海,但是有走私的大商人,每年可有几十万百万两银子的收获,扬州盐商更是富可敌国,天下闻名。该怎么办你们再议论议论。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没有了赋税,大家一样也没的吃也没有穿。”

沉默,沉默,几百个官员,从一二品的阁臣,到五六品的末官,谁也不敢开口,这个话实在是不能说啊,咋说都不行,不是得罪皇帝,就是伤了百官,要官员交税纳粮可是割他们肉啊,敢开口说话,官就做到头了。

“哈哈哈”,崇祯长笑道:“都不敢说是不是,其实朕也不敢说,谁说谁得死,士绅一体纳粮、商税矿税是征谁的?能够海洋走私的又是谁?国家养士二百多年,文官集团已经成了一座大山,大的就要压倒大明了。”……

“皇,”内阁首辅徐光启一字一顿的说:“要不先令地方各府县,清仗土地,先把隐瞒的,靠投现的,征交了?”

投现就是有了功名的人因为依律不纳交税,他的亲朋好友乡邻把土地财产改到他的名下也不用纳粮交税,有了机会就可以黑了这些人的财产,契书的名字是他,打官司都没辙。

崇祯道:“这些事你们阁部六部议论,有改革了写入大明律,依法治国,朕不管了,国家钱粮以后都由你们管理,由你们征收由你们支出。朕要和你们分开,以后内努全都给你们管理,什么金花银,什么抄家罚没,互市,马政等等都给你们,就是各地贡品朕也照价拿钱采办,只要一个优先权。皇家皇宫不再花国家一文钱。”

“皇,那么以后皇家体面何在?皇宫的支出从哪里来?皇城里的几万各种杂役怎么养活啊?”新入京的兵部尚书内阁次辅孙承宗立即跪下大呼。

崇祯示意王承恩扶起孙承宗,拿出一张纸和蔼的说:“别着急,朕还有话,还有要求。到了昨天,皇城的库房物品已经清理完了,属于国家的你们全部拿走,搬出来另建库房,是卖也好用也好,朕不管,属于国家财政,光禄寺以南的殿房也划给你们用。以后皇城就是朕的私产了,朕要在里面办工厂、开学堂,以及开矿造船制枪炮什么的,你们要支持,给予优先权,等你们议论好的时候,交纳商税啊,矿税啊,还是士绅也纳粮了,朕也交税,皇庄也纳粮,当然了各地藩王也一样缴纳。你们不缴纳朕也不能缴纳,一视同仁的平等对待才能够发展,要不然有的缴纳有的不缴纳成本就不一样,怎么能够发展。”

“当然,以后内阁户部就总理国家财政了,九边军队,地方赈灾,官员俸禄,朝廷的一应开支都不要找朕要了,都是户部负责。等外面的贡士们考完了,他们谁一甲谁二甲,朕也不管了,由礼部阁部来定。光禄寺以后划给阁部管,考试结束的宴会就由户部开支了。天子门生以后在重华宫产生,朕要在那里办一个大学堂,徐阁部和汤若望教士主讲西洋学术,你们谁都可以去听,新的进士们,太学生们,各地的举人秀才都可以听,免费授课不管饭不管住。辽东茂元义昨天也已经进京,朕见了,他对武备非常的有研究,要写一本《武备志》,朕命其暂为兵部主事,在武英殿开讲武堂,将军们以后要组织一下轮换听课培训交流。还有宋应升宋应星兄弟是这一次会试的落榜生,你们不用朕要了,宋应升对农业物种有研究,他知道几个西洋粮食的栽培,玉米,番薯,马铃薯,非常的高产,可以活人无数。让他先到朕的皇庄栽培,培育好,可以向全国推广。宋应星对改良手工作业工艺很有天份,朕聘用他为皇城工厂作坊的总技师,再让他写一本《天工开物》来造福天下。

崇祯将手里的纸交给首辅徐光启:“都写在这面了,你们阁部六部议定了,就明文发布。退朝吧,殿试,朕就不管了。”

009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