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军事历史 > 大秦:开局卖了齐国 > 第53章 大一统论 (求鲜花!)

第53章 大一统论 (求鲜花!)

周元的办事效率一向很高,来到治书署没多久,就先召集了一批人手,将基本的架子给搭了起来。

此时他手底下还算是有几个能人的,和之前创造简字时,手底下只有几个识字小吏的情况截然不同,当然也别指望这几个人有什么大才。

不过作为后世人,不管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优劣之处,他都是知道一些的。

不管是吹哪个制度,他都能说出一番道理来,不管是黑哪个制度,同样也游刃有余。

当然这也只是基本功罢了,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是少数,至于真正说什么话,表达什么思想,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利益在哪边。

周元现在的利益就在郡县制之,分封制再怎么分也不可能轮到他,周元当然不会闲着没事跑去在嬴政面前作死。

很快经过一番简单的讨论,书名被正式定为《大一统论》,然后由周元亲自动笔写了一个开头。

大概就是列举了一番自东周时起,一直到战国时代,数百年诸侯混战,对百姓造成了什么什么样的影响,死了多少人,然后言明,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封制的存在,如果大秦实行郡县制,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总之就是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谈不多么优秀,不过至少在合格线以吧。

不过如果想凭借这些,真正得到读书人群体的认同还远远不够。

大秦的读书人除了那些只是初识几个字的野路子,基本都是出自于诸子百家,有着自己的思维和信仰。

比如儒家,他们的传承典籍中,有着不少和郡县制冲突的地方,这就代表着所有儒家弟子都是很难认同郡县制的。

这不仅仅是由于对自家学派的信仰,还源自于他们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郡县制和他们所学的冲突,如果他们承认了郡县制,岂不是也代表,他们承认了自己毕生所学的,都是错误的?

那岂不是也代表着,他们毕生钻研的心血都是无用的?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毕竟他们用毕生的心血,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可不单单是因为信仰,而是为了能够有一番作为,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了能够出人头地。

所以如果周元想让儒家弟子接受郡县制,单单是讲道理是没用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抠那些儒家经典著作的字眼,想方设法从中解读出不一样的意思。

不管是哪一句话,不管是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从儒家经典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郡县制是可行的,那么就足够了。

当然,肯定会有许多信仰坚定的儒家子弟不会承认,但是信仰坚定的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台阶罢了。

而从古籍之中抠字眼,说复杂也复杂,但是说简单也非常简单,毕竟古籍都是有些年头的,原作者早就死了。

而且古文为了节省篇幅,用词用字都是极简,加这个时代还没有标点符号,随便更改一些断句,或许就能得出很多截然不同的含义。

不过诸子百家的典籍太多,周元也不是很了解,最多只知道比较出名的论语和道德经之类,所以单靠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专门招纳一些各家学派的人才行。

周元让人写了一份告示贴在门外。

因为治书署中有不少来自诸子百家的人还在学习拼音,所以看到告示后,立即就有不少人自告奋勇的加入了进来。

周元进行了一番简单的考核,只要知识水平过关的基本来者不拒。

所以很快就招收了不少的班底,可惜的是,来的都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学派,似儒家这种天下第一学派的弟子,就很少了,偶尔几个过来碰运气的,也都是半吊子,连论语都背不熟的那种,直接被周元给赶走了。

而恰恰儒家是最重要的一家。

“看来还得靠刘季来给我挖人。”

最后周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刘季身。

昨日两人分开之后,周元和刘季约定第二天傍晚在一家酒楼见面。

周元将手头的一些事情处理完,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起身离开,准备前去见刘季。

暑期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7日到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