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武侠仙侠 > 道迹之仙魔源起 > 第二卷 入流云天赋初显 第75章 天籁

第二卷 入流云天赋初显 第75章 天籁

“哈哈哈,这就对了。”官明台似乎很高兴,“我与掌门师兄、神算子凭借异宝,历经九九八十一天,几乎耗尽修为,推演出来的生机,岂能有错?”

“你所说的情况,与我们推演的信息几乎完全吻合。你务必要好好结交他,千万不可有丝毫怠慢,官家族能否度过大难就全靠他了。”

“切记,切记!”

“老祖,孙儿有些疑问,不知道能否蒙您赐教。”官永贞忽然拜下问道。

“你是我官家族的麒麟儿,有什么疑问,自可以提问,不必多礼。”说完,官明台示意官永贞起来说话。

“多谢老祖关怀。”官永贞喜道,“我有两个疑问。”

“第一,您和掌门、神算子推演出来的信息与我所救的那人完全吻合,究竟是与谁怎么个吻合法,如果知道的话,我在与他结交时也可以更有针对性。”

“第二,您说官家族未来的大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闻言,官明台沉默了片刻后,忽然正襟危坐,“你是我官家族最杰出的晚辈!”

“无论是资质还是悟性,都远超旁人,虽然你生长于世俗凡人的国度,可我早已经打算将你作为家族核心弟子培养,所以这些事你也确实有资格知道。”

“孙儿多谢老祖!”官永贞再次拜倒。

“起来吧。”官明台亲自扶起了官永贞,“说起来,你的两个问题等同于一个问题,因为官家族的大难源自于宗门的大难,倘若宗门不保,官家族势必难以保全。”

“难道是魔道宗门再次蠢蠢欲动,想要灭我正道道统?”官永贞疑惑道。

“据我所知,自有乾州外域的修仙界以来,正道便与魔道势不两立。双方缠斗至今何止万年,一直都是胶着状态,从没有出现一方毁灭另一方的情况。”

“而我流云宗几经沉浮,历经与魔道的大战百次,危险虽然有,却从没出现灭门之难。如今正是宗门势力节节攀升之时,怎么可能会有灭门之难?”

“灭门之难不假,魔道要与我正道开战也真。”官明台眉头紧锁,惨然开口。

“但真正带来灭顶之灾的源头却不是魔道,因为魔道也会与我们一样面临灭顶之灾!”

“什么?”官永贞大惊,“究竟是何方势力,怎么可能同时灭掉正魔两道?”

“正魔两道?”官明台声音有些奇怪,竟似癫狂地疯笑起来,不知是哭还是笑。

“不要说乾州外域的修仙界,恐怕整个乾州,乃至人界,都要面临灭顶之灾啊……”

“这怎么可能?”官永贞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究竟是谁?是什么原因?”

“我们也不知道。”官明台摇了摇头,“但绝对是千真万确之事!”

“一百多年前的某一天正午,所有的修士,不论是在做什么,不论是哪里的修士,都突然在心里产生了一种悲戚、伤感、大难临头和不舍的情绪。”

“虽然只是一瞬,却在修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此事之后,整个天地之间的灵气忽然变得十分浓郁。灵草灵药的生长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甚至随后的日子里发现了很多已然绝迹的灵草灵药。同时,很多人几十年难以突破的壁障竟在一夜之间打破。可以说,整个修仙界的实力在短短时间内就提升了一大截。”

“这点,在你们凡人世界,应该也有所体现才是。”

“是的。”官永贞说想了想道,“孙儿曾听父皇说,最近一百多年来,不知什么原因,先天境的武者呈几何倍数增长,似乎以往压制众人境界的那种壁障一下子减弱了许多。”

“导致整个凡人世界先天境武者的数量突然暴增,还为此引发了无数的杀戮。”

“我们陶唐帝国也曾因此风雨飘摇。不过先天境大圆满之武者的数量虽然增加了些,却没有如先天境初、中、后期那样数量暴增。”

“这就是了,先天境大圆满的境界是凡人的极限,自然不是普通人能达到的。”官明台道,“就如在这里,筑基期大圆满是我们修士的界限一样。”

“筑基期修士的数量因为天地灵气的浓郁增加了许多,但筑基期大圆满却不会增加太多,而是必须要凭借个人的机缘。”

官明台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出现这么大的变故,修仙界的大能自然要寻找其根由。”

“可是却毫无头绪,直到数年后,被人从古遗迹带出的一本古籍中找到了相关记载。”

官永贞立刻打断道,“书怎么说?”

“天——籁。”官明台缓缓道出

“据说百多万年以前,人界的繁荣远超现在无数倍,却突然出现了天籁。其后天地灵气喷发,接着灾难降临,人界几乎遭受灭顶之灾。直到灵界大能出手,才勉强保住根基。”

“经过百多万年的休养生息,才有了如今的局面。天籁之名也就是那个时候由灵界大能告知人界修士的。”

“天籁是什么?”

“据灵界大能所说,所谓天籁,便是天地之声。”官明台道。

“只有当此方天地感受到灭顶之灾的时候,才会与居住于其中的所有修士产生一种心灵的感应,便是那种悲戚、伤感、大难临头的不舍的情绪。”

“提醒大家抓紧时间修行,虽然只是一瞬,但却会深入人心,让所有人产生共鸣。”

”也只有当天地感受到灭顶之灾时,才会改善天地环境,使得灵气浓郁,帮助生活于其中的修士修行,去争取一线生机。”

“可信度有多高呢?”官永贞一下子问到了点子。

很显然,他觉得随便一本书的记载并不足以说明问题。

官明台欣赏地看了看官永贞,“百分之百!一开始确实很多人和你一样不相信,可随后几十年的时间,人们不断从各个时期的典籍中寻找到了相同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