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逼迫
京兀儿这人聪明的紧,他可不是八旗那些只懂得靠武力的莽夫,当年他在金州当守将的时候就心眼多的不行,一听说明军从海上而来,还没接触呢京兀儿毫不迟疑地撒腿就跑,一转眼功夫就在李佑的眼皮子下跑的没影了。
等去了关保那边,京兀儿担心皇太极找自己麻烦,特意还捏造了一番自己领兵和明军厮杀,实在因为寡不敌众这才放弃金州的说辞。另外京兀儿还装出一副受了伤的样子,就怕皇太极让他领兵回金州,死活赖在关保那边不挪半步。
到后来郑鸿逵和李佑两人在辽东腹地闹得翻天覆地,声东击西打的皇太极留守部队苦不堪言。在皇太极从盛京调兵着手寻找他们主力,想对其围而歼之的时候,郑鸿逵和李佑虚晃一枪,直接从辽东西部登船跑路了,令追兵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再之后,郑鸿逵和李佑又从辽东和朝鲜两地下手,接连打了几次胜仗。皇太极大怒调集在朝鲜的兵马连同水师意图水陆并进歼灭明军。可郑鸿逵和李佑丝毫不惧,在海战中把大清汉军水师和朝鲜水师打得落流水,接着继续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牵着八旗的鼻子走,八旗在其手中损失惨重。
这时候的京兀儿见情况不对,又接到了皇太极命令让其出兵,再加上正蓝旗本就同皇太极不对付,两任旗主都死在皇太极的手中。如按皇太极的命令出战,京兀儿根本就没把握,可不战又避不过去,最后京兀儿同关保两人一商量,索性反了他娘的,就此打出了“反清拥明”的口号,不仅自己投了大明,还拉上了上司屯塔西一起反叛。
可惜屯塔西这家伙迟疑不决,决定起事后又不果断,还走漏了消息,最终落了个身死的下场。不过京兀儿也算是信人,虽然屯塔西已死,他还是出手帮了一把,配合明军接走了屯塔西的两个年幼儿女,并拉走了屯塔西的一些部下投靠了大明。
由此可见,京兀儿这家伙在八旗中算是个异类,更不是没脑子的人。现在豪格对他说这么一番话,京兀儿如何不明白豪格的心思。
但他故意不接豪格的话,反而摆出一副疑惑的表情,愣愣说道:“王爷说啥?在下就是一个粗人,哪能同王爷相比?王爷说的这些在下怎么听不明白?”
“混蛋!”豪格差一点破口大骂,可见京兀儿一副茫然的模样,他也只能压着怒火解释。但绕来绕去,京兀儿依旧和个傻子一样听了个一知半解,最终豪格无奈只能明说。
“啥?让在下带兵出去野战?和多尔衮去打?”终于豪格说出了企图,京兀儿顿时“目瞪口呆”张大着嘴整个人都愣住了,接着斗大的脑袋就摇的和拨浪鼓一样。
“不成不成,王爷您开玩笑呢,在下怎么可能是多尔衮的对手。王爷你身经百战,手下精锐无数,在下可没这等本事,要有这个能耐当年也不会仅仅只是一个牛录了。而且王爷您也知道,在下虽是游击将军,但不瞒王爷您在下手里的这些兵可不是在下能指挥得动的,要没有朝廷的军令,在下擅自出城野战可是犯了军规的,这个罪责在下可承担不起。”
“不过王爷,如让在下帮您守守城倒是可以,要不王爷我们换一换如何?您领兵出城应战,在下在城里帮您守着?到时候在下一定在城头为王爷擂鼓助阵,以待王爷凯旋。”
这番回答让豪格气得不轻,如果自己有把握在野战击败多尔衮哪里还要想这个办法?而且平壤虽不是汉城,但也是朝鲜北部的重城,尤其是平壤还曾经是朝鲜之前的王都,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战略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旦丢掉平壤,朝鲜的一半就没了,掌控整个朝鲜的时候豪格都难以和多尔衮抵抗,假如没了北部朝鲜只凭借朝鲜南部,豪格就更不可能赢得多尔衮了。
他原来的打算是让京兀儿的部队出城牵制住多尔衮的军队,给自己争取时间,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平壤。只要战事拖的时间越久,对豪格也就越有利。毕竟多尔衮兵峰虽盛,但这里却是朝鲜,他豪格占有地理优势,再加上豪格清楚多尔衮手中的物资肯定不多,支持不起长久的战争,要想击败自己只能凭借短时间的优势,只要拖延到对方物资不足,那么局势就彻底扭转,到时候就轮到他豪格大发神威了。
可没想京兀儿居然会给自己这样的答复,如果京兀儿的部队不出战,那么豪格就没可用野战的兵力了。他手中的军队还有一部分在汉城呢,这部分兵力是绝对不能动用的,一旦这支部队调走,汉城就掌控不住了,毕竟朝鲜不是辽东,朝鲜人本就不服他豪格,汉城那边没有足够的军力镇住,那些朝鲜人会干些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至于把朝鲜军队派出去野战,这和用肉包子打狗有什么区别?这些朝鲜军队留在平壤,有自己的八旗协助着守城还能勉强,但用作其他根本就不可能。
“京兀儿!你可别忘了眼下多尔衮没多久就会攻到平壤,等他的大军一到,平壤危在旦夕,玉石俱焚之下谁都没好结果,我们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也是打了老仗的人,守城不能死守的道理应当知晓,让你出城野战牵制对方,也是为了能把平壤守住!”
“另外,平壤一旦丢失,多尔衮继续长驱直入,整个朝鲜局势不可逆转,到时候丢了朝鲜,我兵败身亡也就算了,你又如何同大明交代?你可别忘了,大明朝廷派你来朝鲜是干嘛的,现在我们唇亡齿寒,同坐在一条船上,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如何击退多尔衮,守住朝鲜!”
“王爷,您不必微言众听,更不必用朝廷来压在下,朝廷派在下来朝鲜所为如何,在下自然是清楚的很。”京兀儿淡淡一笑,根本不惧豪格,反而胸有成竹道:“朝鲜本就不是我大明的领土,说白了也就是个藩属国罢了。而且朝鲜之前已投靠了大清,朝鲜国君背我大明,向大清俯首称臣,君臣关系早就破裂,我大明何必再为朝鲜出力呢?”
“所以朝鲜丢不丢,对我大明而言根本就不重要。至于在下的安危王爷不必担忧,真事不可为,在下领兵杀出一条血路还是能做到的,大不了以身殉国也算回报朝廷之恩了。话又说回来,当初朝廷派我来朝鲜为何,想来王爷心里也明白的很,但王爷一直举棋不定,这让在下很是难办呀。”
“你……。”豪格见京兀儿油盐不进心中怒火更甚,可又瞧着京兀儿脸上挂的淡淡笑意却又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京兀儿手中的兵虽不算多,但也不算少。而且他的正蓝旗不仅是精锐,更装备了大明最先进的火器,说句不好听的,京兀儿的一千多兵足可以当成三千甚至更多八旗精锐来用,在现在局势下算是一支能决定战场胜负的力量了。
更重要的是京兀儿的背后是大明朝廷,一旦京兀儿的部队直接介入这场战争,甚至被多尔衮歼灭,那么大明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大明在济州岛现在就驻有军队,只要大明出兵相助朝发夕至,豪格面临的压力就大大减轻,这场战争的胜负就难说了。
可问题在于大明出兵是有条件的,当初大明派京兀儿来朝鲜帮豪格就提出过条件,豪格是答应了一部分条件后才获得了大明的支持,不仅解决了阿济格的问题,还借大明帮助稳定住了朝鲜,从而有了和多尔衮抗衡的底气。
可惜的是他没想到这些朝鲜兵这么不中用,要不然也不会现在求助于京兀儿。京兀儿这家伙面带猪相心里嘹亮,根本就不上自己的当,非但不肯出兵反而借这个机会旧事重提,无非就是要逼迫豪格全盘答应大明的条件而已。
大明要求什么?豪格当然一清二楚,大明需要的是彻底解决辽东问题,也就是彻底灭掉整个大清,消除未来辽东的隐患。
自努尔哈赤起,大明和大清交手近三十年,早就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历经四帝,包括现在的永明皇帝已是五朝,可大明却依旧没能平定辽东,反而让大清立国至今。
大明方面开出条件,只要豪格投靠大明,划清界限同大清势不两立,大明可以出兵帮助豪格击败多尔衮,并灭掉整个大清。而事成之后,大明承诺除一些必须处置的人外,可对大清的八旗勋贵们网开一面,甚至可以对他们封官授职,不做牵连。
至于豪格,他这个大清肃亲王肯定是当不了的,但封一个大明的爵位却没问题。至于领兵什么的也不是不能谈,大明朝廷可以考虑实际情况重新整编八旗组成新的军队,交给豪格率领一部。
就和京兀儿一样,他虽是满人,还是八旗牛录,可现在不一样也是游击将军成为大明将领了么?豪格虽然没了亲王之爵,可大清的王爵根本算不得什么,当大明的勋贵和将领难道不比当所谓的大清亲王来得更强?
(本章完)
第1100章逼迫
京兀儿这人聪明的紧,他可不是八旗那些只懂得靠武力的莽夫,当年他在金州当守将的时候就心眼多的不行,一听说明军从海上而来,还没接触呢京兀儿毫不迟疑地撒腿就跑,一转眼功夫就在李佑的眼皮子下跑的没影了。
等去了关保那边,京兀儿担心皇太极找自己麻烦,特意还捏造了一番自己领兵和明军厮杀,实在因为寡不敌众这才放弃金州的说辞。另外京兀儿还装出一副受了伤的样子,就怕皇太极让他领兵回金州,死活赖在关保那边不挪半步。
到后来郑鸿逵和李佑两人在辽东腹地闹得翻天覆地,声东击西打的皇太极留守部队苦不堪言。在皇太极从盛京调兵着手寻找他们主力,想对其围而歼之的时候,郑鸿逵和李佑虚晃一枪,直接从辽东西部登船跑路了,令追兵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再之后,郑鸿逵和李佑又从辽东和朝鲜两地下手,接连打了几次胜仗。皇太极大怒调集在朝鲜的兵马连同水师意图水陆并进歼灭明军。可郑鸿逵和李佑丝毫不惧,在海战中把大清汉军水师和朝鲜水师打得落流水,接着继续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牵着八旗的鼻子走,八旗在其手中损失惨重。
这时候的京兀儿见情况不对,又接到了皇太极命令让其出兵,再加上正蓝旗本就同皇太极不对付,两任旗主都死在皇太极的手中。如按皇太极的命令出战,京兀儿根本就没把握,可不战又避不过去,最后京兀儿同关保两人一商量,索性反了他娘的,就此打出了“反清拥明”的口号,不仅自己投了大明,还拉上了上司屯塔西一起反叛。
可惜屯塔西这家伙迟疑不决,决定起事后又不果断,还走漏了消息,最终落了个身死的下场。不过京兀儿也算是信人,虽然屯塔西已死,他还是出手帮了一把,配合明军接走了屯塔西的两个年幼儿女,并拉走了屯塔西的一些部下投靠了大明。
由此可见,京兀儿这家伙在八旗中算是个异类,更不是没脑子的人。现在豪格对他说这么一番话,京兀儿如何不明白豪格的心思。
但他故意不接豪格的话,反而摆出一副疑惑的表情,愣愣说道:“王爷说啥?在下就是一个粗人,哪能同王爷相比?王爷说的这些在下怎么听不明白?”
“混蛋!”豪格差一点破口大骂,可见京兀儿一副茫然的模样,他也只能压着怒火解释。但绕来绕去,京兀儿依旧和个傻子一样听了个一知半解,最终豪格无奈只能明说。
“啥?让在下带兵出去野战?和多尔衮去打?”终于豪格说出了企图,京兀儿顿时“目瞪口呆”张大着嘴整个人都愣住了,接着斗大的脑袋就摇的和拨浪鼓一样。
“不成不成,王爷您开玩笑呢,在下怎么可能是多尔衮的对手。王爷你身经百战,手下精锐无数,在下可没这等本事,要有这个能耐当年也不会仅仅只是一个牛录了。而且王爷您也知道,在下虽是游击将军,但不瞒王爷您在下手里的这些兵可不是在下能指挥得动的,要没有朝廷的军令,在下擅自出城野战可是犯了军规的,这个罪责在下可承担不起。”
“不过王爷,如让在下帮您守守城倒是可以,要不王爷我们换一换如何?您领兵出城应战,在下在城里帮您守着?到时候在下一定在城头为王爷擂鼓助阵,以待王爷凯旋。”
这番回答让豪格气得不轻,如果自己有把握在野战击败多尔衮哪里还要想这个办法?而且平壤虽不是汉城,但也是朝鲜北部的重城,尤其是平壤还曾经是朝鲜之前的王都,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战略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旦丢掉平壤,朝鲜的一半就没了,掌控整个朝鲜的时候豪格都难以和多尔衮抵抗,假如没了北部朝鲜只凭借朝鲜南部,豪格就更不可能赢得多尔衮了。
他原来的打算是让京兀儿的部队出城牵制住多尔衮的军队,给自己争取时间,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平壤。只要战事拖的时间越久,对豪格也就越有利。毕竟多尔衮兵峰虽盛,但这里却是朝鲜,他豪格占有地理优势,再加上豪格清楚多尔衮手中的物资肯定不多,支持不起长久的战争,要想击败自己只能凭借短时间的优势,只要拖延到对方物资不足,那么局势就彻底扭转,到时候就轮到他豪格大发神威了。
可没想京兀儿居然会给自己这样的答复,如果京兀儿的部队不出战,那么豪格就没可用野战的兵力了。他手中的军队还有一部分在汉城呢,这部分兵力是绝对不能动用的,一旦这支部队调走,汉城就掌控不住了,毕竟朝鲜不是辽东,朝鲜人本就不服他豪格,汉城那边没有足够的军力镇住,那些朝鲜人会干些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至于把朝鲜军队派出去野战,这和用肉包子打狗有什么区别?这些朝鲜军队留在平壤,有自己的八旗协助着守城还能勉强,但用作其他根本就不可能。
“京兀儿!你可别忘了眼下多尔衮没多久就会攻到平壤,等他的大军一到,平壤危在旦夕,玉石俱焚之下谁都没好结果,我们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也是打了老仗的人,守城不能死守的道理应当知晓,让你出城野战牵制对方,也是为了能把平壤守住!”
“另外,平壤一旦丢失,多尔衮继续长驱直入,整个朝鲜局势不可逆转,到时候丢了朝鲜,我兵败身亡也就算了,你又如何同大明交代?你可别忘了,大明朝廷派你来朝鲜是干嘛的,现在我们唇亡齿寒,同坐在一条船上,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如何击退多尔衮,守住朝鲜!”
“王爷,您不必微言众听,更不必用朝廷来压在下,朝廷派在下来朝鲜所为如何,在下自然是清楚的很。”京兀儿淡淡一笑,根本不惧豪格,反而胸有成竹道:“朝鲜本就不是我大明的领土,说白了也就是个藩属国罢了。而且朝鲜之前已投靠了大清,朝鲜国君背我大明,向大清俯首称臣,君臣关系早就破裂,我大明何必再为朝鲜出力呢?”
“所以朝鲜丢不丢,对我大明而言根本就不重要。至于在下的安危王爷不必担忧,真事不可为,在下领兵杀出一条血路还是能做到的,大不了以身殉国也算回报朝廷之恩了。话又说回来,当初朝廷派我来朝鲜为何,想来王爷心里也明白的很,但王爷一直举棋不定,这让在下很是难办呀。”
“你……。”豪格见京兀儿油盐不进心中怒火更甚,可又瞧着京兀儿脸上挂的淡淡笑意却又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京兀儿手中的兵虽不算多,但也不算少。而且他的正蓝旗不仅是精锐,更装备了大明最先进的火器,说句不好听的,京兀儿的一千多兵足可以当成三千甚至更多八旗精锐来用,在现在局势下算是一支能决定战场胜负的力量了。
更重要的是京兀儿的背后是大明朝廷,一旦京兀儿的部队直接介入这场战争,甚至被多尔衮歼灭,那么大明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大明在济州岛现在就驻有军队,只要大明出兵相助朝发夕至,豪格面临的压力就大大减轻,这场战争的胜负就难说了。
可问题在于大明出兵是有条件的,当初大明派京兀儿来朝鲜帮豪格就提出过条件,豪格是答应了一部分条件后才获得了大明的支持,不仅解决了阿济格的问题,还借大明帮助稳定住了朝鲜,从而有了和多尔衮抗衡的底气。
可惜的是他没想到这些朝鲜兵这么不中用,要不然也不会现在求助于京兀儿。京兀儿这家伙面带猪相心里嘹亮,根本就不上自己的当,非但不肯出兵反而借这个机会旧事重提,无非就是要逼迫豪格全盘答应大明的条件而已。
大明要求什么?豪格当然一清二楚,大明需要的是彻底解决辽东问题,也就是彻底灭掉整个大清,消除未来辽东的隐患。
自努尔哈赤起,大明和大清交手近三十年,早就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历经四帝,包括现在的永明皇帝已是五朝,可大明却依旧没能平定辽东,反而让大清立国至今。
大明方面开出条件,只要豪格投靠大明,划清界限同大清势不两立,大明可以出兵帮助豪格击败多尔衮,并灭掉整个大清。而事成之后,大明承诺除一些必须处置的人外,可对大清的八旗勋贵们网开一面,甚至可以对他们封官授职,不做牵连。
至于豪格,他这个大清肃亲王肯定是当不了的,但封一个大明的爵位却没问题。至于领兵什么的也不是不能谈,大明朝廷可以考虑实际情况重新整编八旗组成新的军队,交给豪格率领一部。
就和京兀儿一样,他虽是满人,还是八旗牛录,可现在不一样也是游击将军成为大明将领了么?豪格虽然没了亲王之爵,可大清的王爵根本算不得什么,当大明的勋贵和将领难道不比当所谓的大清亲王来得更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