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阁 > 科幻网游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098章 战前布置

第1098章战前布置

可虽然大家都知道朝廷出兵辽东的想法,但当听到王晋武提出的一战而决的豪言壮语后,众人的反应却是不同的。

有的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人若有所思沉默不语,还有人面露焦虑欲言又止,尤其是首辅温体仁更是慎重直接问王晋武,所谓的一战而决是否太过了些,他并非不同意出兵,但针对辽东的战事还是谨慎些好,毕竟建奴不好对付,八旗战斗力更不差,要知道当年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大明就曾打算过一战而决解决辽东问题,可最终却是什么结果呢?

萨尔浒一战,大明派出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前往辽东。这二十万虽是虚数,实际上大明出动的总兵力是十一万,再加上朝鲜作为藩属国出动了三万人随同作战,总数加起来也不过十四万,离真正的二十万相差不多。

从双方兵力相比,当时的明军可以说占据了绝对优势,要知道那时候刚刚统一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拥有的总兵力不足六万,而且这六万人可以说是努尔哈赤砸锅卖铁硬凑出来的,一旦战败就是万劫不复再也不可能翻身。

但谁都没想到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以少击多,对四路明军分而破之,一举打垮了其中三路明军,吓跑了最后一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

此战明军战损四万六千人之巨,就此大明在辽东的军力一蹶不振,这才让努尔哈赤在战后崛起,从而能和大明分庭抗礼。

温体仁怕皇帝头脑一热急于求成,再一次重现萨尔浒之战的覆辙。现在的建奴可不是以前的建奴了,就算建奴爆发内战,可掌控在多尔衮手中的军力高达十万,如果进行总动员,这个数字至少还能增加好几万人,这样强大的一支军队,再加上八旗凶悍的战斗力,要一战而定谈何容易?万一此战失败,大明刚刚恢复的国力就全砸进去了,而战败的消息传来国家必然动摇国本,就连朱慎锥这个皇帝的皇位能不能坐稳都是两说。

“首辅放心,一战而决并非冒进,此战意义之大,我自然是明白的,陛下也是清清楚楚。”

朱慎锥对温体仁微微点头,表示王晋武说的不错,见这个情况温体仁虽心中还有些不放心,却也不好再多问了。

这时候,朱慎锥上前两步,来到了地图前。王晋武和吴襄连忙左右分开,让皇帝站在中间,两人同时向后退了一步。

“诸位爱卿,刚才王爱卿说的明白,建奴在辽东盘踞多年,为祸甚重,近三十年来是我大明心腹大患,如今朕决议出兵辽东,一战而定辽东,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众人异口同声回道没有异议,甚至有人忍不住自动请缨要前去辽东作战,给建奴一点颜色瞧瞧。

抬了抬手,朱慎锥满意地笑了起来,示意右边的吴襄上来。

早就有准备吴襄挺直胸膛,精神抖擞地上前两步,接着就用响亮的声音宣布了此战的决议和安排。

吴襄以总参议府右总参议的身份替皇帝下达军令,这一次出兵辽东不仅调用当地的辽军和关宁铁骑,并会从蓟州镇、宣府、大同、山东和京畿等地调兵,总兵力高达十五万人。

这可是实数不是虚数,是实实在在的十五万大军,对外宣称三十万大军进军辽东,解决辽东的建奴问题。

对于辽东的战事安排,主将由大明阁老,宁山侯,金吾将军王晋武作为主帅,副帅分别是孙传庭、李信二人。辽东那边的辽军和关宁铁骑由祖大寿、吴三桂统帅为正副前锋,另外派卢象升带左良玉和曹文诏二人各率一部协同辽军作战,并负责前线之事,确保辽东正面战场稳固。

蓟州镇总兵高杰,总参议府曹变蛟,北洋海军提督李佑作为偏师,以山东为基地配合辽东的军队从海上和皮岛等地对辽东发起进攻。

黄得功和贺人龙各领一部,北上过长城进入蒙古,联同蒙古察哈尔部对科尔沁发起进攻,牵制住科尔沁的主力,让其无法增援辽东建奴。如有可能协助阿古达木直接攻入科尔沁草原,压制对方甚至击败击垮科尔沁部。

至于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陈奇瑜,右总参议吴襄,金吾将军周安民坐镇京师,居中负责后勤和情报工作,直接对皇帝负责。

命令下达后,众人心潮澎湃,大声回应,这时候皇帝朱慎锥宣布辽东战事在即,诸位尽快回去准备,翌日针对辽东战事的所有指挥机构就将组建,两个月内各部调动到位后约定时间同时在三个方向发起进攻,一举解决辽东问题,消灭建奴。

等众人陆续离开后,乾清宫没了刚才的喧闹,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朱慎锥独自一人站在地图面前,目光扫视着这幅硕大的地图,心中激动而又带着期望。

出兵辽东,他为之做了无数准备,而今天终于下定决心成为了事实。而且这一次出兵可以说朱慎锥把手里的筹码大部分压了上去,这一仗打赢了皆大欢喜,可一旦打输了,那么大明刚刚中兴的气象就会戛然而止,而他这个皇帝也必然会遭受到无数明枪暗箭的中伤,甚至皇位也将摇摇欲坠。

这场战争是具有极大风险的,朱慎锥心里当然明白,可他却必须要发动这场战争。

一来是现在的确是解决辽东问题的最好机会,多尔衮和豪格势同水火,双方已经展开了内战,假如这个时候大明袖手旁观,等豪格战败多尔衮顺势拿下朝鲜后,那么占有辽东和朝鲜两地的多尔衮就更不好对付了。

虽然豪格背后有着大明的支持,手里也有兵,还有朝鲜这块地盘。可问题在于大明不直接下场的情况下,仅凭豪格手里的这些筹码依旧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假如没有意外,豪格必败,败的时间无非长短罢了,等豪格被多尔衮解决掉,大明只能靠自己来面对多尔衮了。

二来,这几年对辽东的军事和经济封锁,大清的财政和民政都出了问题。哪怕多尔衮不管不顾采取高压政策从辽东统治区域不断搜刮以弥补不足,可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趁他病要他命!朱慎锥可不是心软的人,落水狗不痛打?难不成等对方回过气来再出手?

至于其三,朱慎锥是考虑到国内的因素。这些年他虽然动用不少手段稳定了政局,对大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甚至还强压住了文官集团,对之前的东林党和诸党进行了清洗。可大明的情况很复杂,文官集团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早就在大明根深蒂固,要彻底铲除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许多敌视朝廷,或者对皇帝所为不满的一些人仅仅只是表面的蛰伏罢了,他们所畏惧的只不过是皇帝手中的兵权和现在的威望。一旦局势发生变化,这些人必然会一个个争先恐后跳出来搞事,朱慎锥怎能不防备呢?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辽东获得一场大胜,一举彻底解决辽东问题,那么这些魑魅魍魉才会彻底死心,之后就能彻底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一旦辽东收复,解决了建奴,朱慎锥的威望也将达到顶峰,对于之后无论是全面开放还是大明走向世界的国策,推行起来的阻碍就不复存在。

所以辽东一仗必须要胜,而且要胜的干脆利落,彻底把盘踞辽东的建奴给解决掉。

为了此战,朱慎锥已准备了好几年了,其他的不说光是开战所需的物资就囤积了许多。这些物资都是他从牙缝里一点点抠出来的,尤其是前些年大明财政困难的时候,为了把这些物资积攒起来,不仅用了许多办法,更把内务府大半个家当都砸了进去。

至于军队方面,除去辽军和关宁铁骑和北洋海军外,其余的也都是大明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其中还包括了整整五万人的新军。

这些军队可都是朱慎锥的宝贝,假如这些军队在辽东战败甚至打光了,那么大明北方除守护京畿的三万新军和一些地方部队外,就再也没可战之兵了。

所以考虑到万无一失,才会让王晋武、孙传庭、李信三人担任此战的主帅和副帅。

王晋武就不用说了,他可是朱慎锥手把手教出来的猛将,而且在之前的多次战争中,无论是对付蒙古人还是建奴都立下战功,再加上他不仅是阁老还是勋贵,更是皇帝的表弟,让他担任主帅朱慎锥自然是放心的。

至于孙传庭也是一样,孙传庭文武双全,尤其在用兵的能力上比起洪承畴、卢象升更胜一筹。李信这些年在山东功勋卓著,同徐宪成又是好友,他们三人的忠诚度和能力都没问题,让他们担任主帅和副帅是最合适不过。

辽军包括关宁军那边自然不能撇开祖大寿和吴三桂,不过把卢象升和左良玉和曹文诏派过去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辽军的战斗力不足,二来也是为了避免祖大寿和吴三桂在战时有自保心态,延误战机。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可朱慎锥不得不防,卢象升虽是文官可打仗不要命,左良玉和曹文诏本就是辽军出身,有他们三人在,祖大寿和吴三桂那么就稳妥多了,何况京师还有一个吴襄坐镇呢。

山东那边李佑和高杰配合,再加上战力凶悍的曹变蛟足以独当一面,此外郑鸿逵也会参与此战,协助李佑指挥北洋海军,有他们坐镇山东一边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于蒙古那边,朱慎锥已给了阿古达木命令,再让腾格尔从土默特出兵相助,还派了黄得功和贺人龙过去,对付区区科尔沁部更不会有问题。

从各方面来看,朱慎锥计划周祥,用人也是做过多番考虑的,可战争不是推演,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没有最终结果之前,朱慎锥依旧不敢放松半分。

(本章完)